更新:2024-07-24 02:10
首映:1976-12-18(意大利) / 1977-03-31(西德/英國)
年代:1976
時長:129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瑞典語,
評分:8.3
觀看數:44205
熱播指數:682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卡桑德拉大橋”災難動作片的“鼻祖”更準確
7天長假,有幸重溫了一部自認為最棒的災難片,《卡桑德拉大橋》。火車上發現了一名烈性傳染病人,健康的人們陰謀讓火車走上不歸路----一架廢棄多年的大橋,和大橋一起毀滅在無人區的深谷。。。全片的故事情節、演員表演、特技運用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很難想象這是拍攝于1976年的影片。
影片充滿令人窒息的氣氛和矛盾:究竟是舍棄一千多個無辜生命還是讓病毒四處擴散;究竟是聽從上級的命令還是眼看看自己走向絕路,這一連串的客觀矛盾和心理矛盾讓人惶恐中力求片刻的清醒和理智,劇情的深入直接抓住了觀眾最脆弱的那根神經,它對病態的發作和死亡的展現十分寫實,展現了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無知的斗爭,——病毒還沒殺人,人卻相互殘殺了!層層欺騙造就了一車無辜的人們,而人類自我的毀滅的確比什么都可悲。
在現實的無奈中,他們都共同接受了悲慘的、極不人道的結果——大橋下漂浮了太多的冤魂,但都無發說清誰對誰錯。
在2003年,在我們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SARS之后,這種驚人的相似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究竟是戲劇來源于生活
人物刻畫和情節推進都挺不錯的,行業標桿!
想提到電影本身外的一件事——翻譯
個人更喜歡聽電影的原聲,有演員本身臺詞表達的處理,還有用原語言理解出來的意義更準確,這部電影可能年代遠了,只有普通話版的,很獨特的體驗,配音老師聲音都好好聽哇!
也是前幾天看到了,騙譯,這回事,翻譯時曲解了原作的意義,所以普通話版讓我不心安,總怕理解的只是翻譯者想讓我理解的。
更堅定了我多學幾門語言的決心!
做夢也沒想到,有生之年竟過上了一動不動就是給社會做貢獻的生活。老爸推薦了一部他們年輕時奉為經典的電影《The CassandraCrossing》。
列車滾滾前行,一邊是病菌肆虐,一邊是懸崖峭壁。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前一秒還是歌舞升平里的蕓蕓眾生,下一秒危急關頭,在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乘客中,涌現出了一些讓人過目難忘的人物——為拯救全車人而與軍方斗智斗勇的張伯倫醫生,為救生病小女孩而犧牲的黑人警察,身為集中營屠殺的幸存者卻在最后時刻自焚的猶太商人
此片是我在柴靜的《看見》一書中聽說的,因為有段時日,自己已經不記得此片被柴靜引用是想說明什么。也許是關于人性,也許是關于政治,或者是災難。但是無論是哪種,對于看完這個影片后,都不重要了。
這是一個關于載滿感染傳染性和死亡率極高的瘟疫的乘客的火車駛向多年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橋(這是政府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布下的一個陰謀。),最終橋如政府所預測的那樣,倒塌,密閉火車中看似用來給病人提供呼吸用的高濃度氧氣實則是政府為他們所準備的炸彈,不出意外的氧氣在下落過程中產生的火花引爆、、、結局可想而知。但是無論是多么大的災難或政府多么強硬的手段,只要是違背人們意愿的,總會被引起人們的群起而反抗。(再說,被該被瘟疫感染致死的人們,陰差陽錯的被政府準備的隱形炸彈——高濃度氧氣所救,本該被處死粉化的“病原”已經不用被無情的銷毀,人們此時的反抗是正義的反抗。當然,我在為那些靠自己的反抗成功拯救自己的人們高興的同時,我也在想在影視里出現這樣戲劇(喜劇)的一幕
《卡桑德拉大橋》于1976年上映,是一部英國,意大利和西德聯合拍攝的影片,時至今日,仍是災難片的經典之作。影片的開始,一組長鏡頭描繪了空中飛霧,連綿山脈,安靜祥和的景致,美好的氛圍渲染將隨后的情節反襯的更加驚心動魄,同時與結尾處列車首部墜入卡桑德拉大橋的血腥恐怖場面形成鮮明對比。整部影片,以惡性病菌的傳染和乘客的救治為主線,諷刺了一些人的丑惡,凸顯了人性的美好。
惡生千百禍,陰險果悲哀。實驗室中惡性傳染病菌的研究是這起災難的罪魁禍首,病菌傳出后
近來又翻出1976年的老電影《卡桑德拉大橋》,當然是上海電影譯制廠的配音版。此片于1981年在國內上映,為之配音的都是丁建華、富潤生這樣的一時之選。作為改革開放后國人接觸最早的西方商業大片之一,那是屬于一代人的記憶,歌手周云蓬的散文《綠皮火車》,開頭便提到此片。那時候的他應該已經目盲,如他歌曲《盲人影院》所唱:“銀幕上長滿了潮濕的耳朵,聽黑蟻王講一個故事。”
今天的年輕觀眾,應該不知道女主角索菲亞·羅蘭曾經多么傳奇,也很難認出男主角就是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鄧布利多校長
“卡桑德拉大橋”災難動作片的“鼻祖”更準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