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8 04:11
首映:2016-01-08(日本)
年代:2016
時長:7分50秒
集數:12集
連載:12全集大結局
評分:7.2
觀看數:50895
熱播指數:3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石膏男孩:《石膏BOYS》主創專訪(三):能在中國跟兵馬俑共演的話就好玩了
Ares Borghese
(劇里的Mar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es_Borghese
[img=1:C]Ares Borghese, Louvre[/img]
情不自禁就想展示一下傲人的腰線……
[img=6:C]Ares Borghese[/img]
Statue of St. George in Orsanmichele, Florence
Donatello
[img=2:C]St_George_Donatello_Orsanmiche[/img]
[img=10:C][/img]
蜜汁盯……
Hermes and the Infant Dionysus
可能出自Praxitel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mes_and_the_Infant_Dionysus
[img=3:C]Hermes of Praxiteles at Archae[/img]
Tomb of Giuliano di Lorenzo de' Medici with Night and Day
Michelangel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dici_Chapel
[img=4:C]Tomb of Giuliano di Lorenzo de[/img]
[img=5:C]Tomb of Giuliano di Lorenzo de[/img]
[img=7:C]giuliano-de-medici-tomb[/img]
[img=8:C][/img]
[img=9:C][/img]
(這么多張,還不是因為帥咯orz)
[img=1:C]封面來源:《石膏BOYS》[/img]
作者:錄音筆
——企劃最初是以美術科班生為目標的所以他們對這些石膏應該也都非常熟悉,為了讓其他人能喜歡上這部作品,比方說能夠讓觀眾記住這些角色名,在這方面又是下了怎樣的功夫呢。
[img=2:C][/img]
成田 這方面果然還是得佩服聲優們了不起的實力,每個人的演技都不同,即使記不住石膏的名字,但這個是杉田先生配的,那位是立花先生配的,這樣就很好區分了。
——每個聲音對應每個石膏這樣。
成田 因為每個石膏的性格與說話方式都不同,所以慢慢去記這些石膏的名字就好,當然希望在最終話之前都記住這些名字,在這之前記得這個是杉田先生配的,那個是立花先生配的,這邊是小野先生配的,那邊是福山先生配的,這樣就好了。
坂本 在角色的周邊的企劃階段都會特別考慮廣告標語或者是決定臺詞,這些在商品介紹的時候也都會一一對應,比如什么人說什么樣的臺詞,對應什么樣的標語,根據這些應該也很容易區分角色。
武笠 畢竟觀眾都不一樣。能看到第6話就把人名都記住的,那真是厲害了。
[img=1:C]封面來源:《石膏BOYS》[/img]
作者:錄音筆
——接下來談談經濟模型的話題吧,一般人大概都想不到這部動畫的企劃方竟然會是一家畫材美術的公司,這方面也想請教下成田先生,恐怕也有不少中國的企業相關人士會很想學習日本的做法。
[img=2:C][/img]
成田 別說中國,就是在日本這都是件挺不可思議的事。
坂本 畢竟沒有過類似的案例啊。
成田 我想可能是史無前例吧。但實際上我們做的事其實非常簡單,只是作為“動漫角色商業經濟”的一個非常王道的做法。這么說吧,動漫角色在日本首先要把其相關的周邊給投放到賣場。像Sanrio、San-X這樣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廠商,比如Hello Kitty、輕松熊都是這些廠商的頂梁柱,甚至在街邊的小店都能看到它們相關的商品,而且他們的新商品與新角色還會陸續增加,作為購買這些商品的常客呢,覺得可愛喜歡就會買。這就是最基本的角色育成,只要相關的周邊商品拿得出,自然就有辦法發展起來。
其實,我們做的事跟他們都一樣,只不過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在畫材市場。畫材的好處是什么呢?我再舉個例子,無論什么商業產品
【動畫介紹】
故事是說剛從社會畢業的女主角“石本美希”,為了逃避她當初在學校上美術時極其討厭的石膏,毅然決定來到和自己專業毫無關系的東京上野的藝能事務所“HOLBEIN”中工作,而沒想到她所面對的偶像團體正是其最討厭的石膏像···
<圖片1>
【評測正文】
看完這部片子,第一感覺就是不得不說這個作者的那洞之大,對藝校和偶像文化理解之奇特。
并因此直接創造出了只要很少的錢,就完全可以人手一份的高仿真手辦,一比一的哦。
好吧,正經點說,從整部故事來看,雖然大多數人都大呼腦洞大、富有奇特的毒性等特征,其總的來說它獨特的腦洞方式還是完全符合日系的獨特幽默。
特別是日本綜藝里常出現的套路,那種令人感覺對比過于強烈,太追刻意最強獨特性的真人廣告和搞笑藝人,偶爾看看還好,常常看總會令人有種特別虛假的感覺。
但雖然話這么說,對于這部作品卻恰恰不是如此。相反,這部作品就是要將那完全不合理的假做到機制,靠假才能讓人注意力集中看他們。
對于這部動畫
[img=1:C]封面來源:《石膏BOYS》[/img]
作者:錄音筆
[img=2:C][/img]
——首先請各位就自己的經歷進行一段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武笠 您好,我叫武笠太郎。是Zarigani Works里兩人中負責工作的一方,皮膚比較黑的那位。我是多摩美術大學圖形設計學科畢業,之后進入玩具公司工作,擔任過不少玩具的企劃,也有參與玩具的設計。因為興趣與搭檔的坂本在參與一些活動后一起成立了Zarigani Works。成立之后活用當時在玩具公司工作的經驗,參與一些角色設計,為玩具的企劃出謀劃策等。
——兩人在大學就已經相識了啊。
坂本 對的。大學的時候一起參加社團活動。
——看來兩位在一起的時間很久了,彼此之間應該非常了解吧。那么,請坂本先生介紹下自己的經歷。
坂本 您好,我叫坂本嘉種。和武笠一樣都是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畢業之后我進了游戲公司,主要負責美術背景、UI方面以及人物設計等世界觀的制作,大部分偏向于視覺效果方面的工作,程序方面也接觸了不少。先后換了幾家公司,也都是負責背景和人物方面的工作。當時武笠在準備晉升的時候我們就想
石膏男孩:《石膏BOYS》主創專訪(三):能在中國跟兵馬俑共演的話就好玩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