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整個11月一部電影都未看的話,我可能要自殺謝罪。但實在過于忙碌,自己又屬于那種處理不完閑雜事就無法安心的人,周六連夜趕寫完成臨近DDL的兩篇調研報告,就是為了今天能安心看場電影。
終于在2020年歲末的這個月底,看了這部公映證號為[2019]006的片子,恨“技術原因”。有很多友鄰早通過各種途徑觀看了影片,根據他們的評論,我已大概清楚自己會喜歡這部作品。
情緒上最關鍵的重音不知是因為電影之外的原因或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在故事中被隱匿了。等到散場后我覺察到這個正文之外的低調情節時

11月27日,張藝謀執導的新片《一秒鐘》在國內院線公映,這部自問世之后、一直命運多舛的作品,終于得以跟廣大觀眾見面。無論是影片關于中國電影的“元電影”敘事方式,還是影片本身一年來遭遇的種種波折,都可以看成關于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一則內涵豐富的寓言。正基于此,本片也贏得了諸如“張導新世紀以來的最佳作品”等美譽,也算得上是張藝謀的一部回歸自身創作初心的作品,值得好好探究。
關于電影的電影
看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想起兩部向老電影人致敬的國外電影——《雨果》和《藝術家》

一天一部電影的Kpi√
這部電影看起來還是挺有感觸的,感覺算得上張藝謀對電影的致敬和寫給老一輩電影人的情書。
記得我大學剛開學不久,在開始學攝影機的時候,那時候很毛躁,也不懂得對電影的熱愛,那時候老師讓我們上手拍東西,我很隨意的去擺弄相機,甚至直接拿手很粗魯的抓鏡頭,老師立馬制止了我,說我沒有對電影的敬畏之心,從那之后,我就一直帶著敬畏之心去接觸和電影相關的一切,漸漸愛上電影,到現在我都非常感謝那位老師。
回到這部電影,我覺得我最喜歡范偉的那個角色,人無完人,雖然有點私心

《一秒鐘》在宣發口徑上走了“迷影的集體記憶”這條道路,例如將蔡琴原唱的《給電影人的情書》選定為影片推廣曲,一度讓人以為這是一部中國版的《天堂電影院》。這或許是一種回避鋒芒的權宜之計,因為儘管該片直接展示了電影在革命時代中國社會中的崇高地位,但影片的主旨實與“迷影”情結無涉,三個主人公都不是“迷影人”,他們各自愛的都是別的什麼。而范電影和張九聲聚焦和爭奪的中心,乃是一卷新聞簡報片,並不是劇情片的正片。范電影組織群眾搶救新聞片的膠片

《一秒鐘》好看的劇情片 口口聲聲尊重歷史,但連“尊重”和“歷史”都沒理解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