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0分鐘恐襲本身,后兩小時的恐怖分子審判和幸存者康復。挪威這樣的北歐發達國家在情感與理智層面跟我們的不同太多了,他們大多話少,他們經常說I don't know,沒有心靈雞湯,當Viljar經歷PTSD時父親開解的話也僅是一句“我不知道以后該怎么做,我只希望當時是我代替你”,淚目。反人類的恐怖分子雖然殘暴,但依然有人權并不受到虐待,甚至可以真正地被辯護(這是我們的法制體系下很難被理解的)。最后三段話,受害者在公開庭審中以同理心“你是孤獨地一個人”欲打動恐怖分子這段不喜歡
影片在去年剛出資源的時候,我就下載到手機里了,但是直到現在才看,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想起了,而是因為手機內存不夠了。
結果就是我后悔沒有早點看。影片總體來說還是超出預期的,沒有想到在多元化的討論普世價值觀和極右的言論,能冷靜理智的,深入的這么細致,而且沒有半點含糊的,毫無避諱的給你拋出來進行討論。在前30分鐘,基本上殺手已經完成了整個犯罪過程,而基本上前30分鐘講的事情就是電影《愛國者之日》(根據2013年美國著名馬拉松爆炸案改編)講的

陰郁的色調總是預示著一個悲劇的開始,就像被霧霾籠罩的北京,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拍不出幸福的模樣。悲劇注定是人類乃至世界都無法逃脫的命運,只要決定活下去就無法避免與其相逢,相逢但不會一笑,當面對制造悲劇的魔鬼我們是膽怯還是選擇應戰?
《22 JULY》影片自始至終被陰郁的冷灰色調覆蓋,讓人一眼看去便心生寒意,仿佛冷岸群島的雪花可以透過熒幕吹來,即使在暖氣充盈的室內,也讓人禁不住掖一下衣領。
臟,是角色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因為骯臟是魔鬼的特征之一,無論是其形象還是勾當都讓人厭惡。在鏡頭里

挪威7·22爆炸槍擊案:紀錄片的精神回顧過去,劇情片的思維表達永不屈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