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7 10:46
首映:2002-05-24(戛納電影節) / 2002-09-25(法國)
年代:2002
時長:149分鐘
語言:英語,德語,俄語
評分:9.3
觀看數:8713
熱播指數:1155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鋼琴家:緊湊!那個死在媽媽懷里的孩子,只想喝一口水
他戰戰兢兢地搬來椅子坐在鋼琴前,不安地抬眼看他,但又很快移開視線,那人的的煙灰軍裝,以及別在腰間的槍灼傷他的眼睛。他把指尖放在黑白琴鍵上,骨節僵硬,顫抖著不知所措。但只要跳躍那雙沾滿污垢的手,他就是音樂世界的神。
他從未聽過這樣悲愴動人的《升c小調夜曲》,使他忘記琴架上的納粹軍帽,忘記德國軍裝肩上顯赫的軍銜,只在這首融入奏者全部苦難與哀傷的樂曲中蹙緊了眉頭,若有所思。從聽到第一個音符開始,他就感知到超越國界,超越種族的嚶嚶共鳴。
在看完這個電影前,我從不喜歡波蘭斯基。
鋼琴師的開頭看了大概有五遍那么多,總是不疼不癢的,本來就有心不在焉的毛病,邊嗑瓜子,或者吃牛肉干,看一會就想要換片子或者做別的了。
我不知道自己會哭的這么厲害。
汶川的地震一直硌在我心里,我開始想知道在歷史事件或者巨大的災難前個人的存在意義。
史標曼瘦的的臉都陷下去了,他對威廉賀菲斯特上尉說,謝謝你。上尉轉過身對他說,感謝上帝吧,都是上帝旨意。
西方文學史老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部分講到神正論。神是否是公正的呢?
總是有人九死一生有人不幸罹難,決定這一切的是什么呢?在巨大的天災或者人禍前,你的生命忽然因此扭轉。從前你愛音樂,或者學哲學,或者苦苦減肥變成一個漂亮的姑娘,或者努力工作贏得老板的賞識,都有什么意義的。
有限面對無限時巨大的恐懼。
你忽然像被ctrl+Z
站在人性角度描寫戰爭的影片,向來有藝術口碑、票房、獎項的三重保證。據統計,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涉及到戰爭的就有二十多部。作為一名親身經歷過二戰集中營生活的波蘭裔導演波蘭斯基,其根據鋼琴家仕皮爾曼真實經歷改編的 《鋼琴家》,以其獨到的藝術審美價值,史詩般的悲劇氣質,對人性的深刻探討,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劇本改編獎并榮獲戛納金棕櫚大獎,在電影史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一、敘事策略:從視角到手段
《辛德勒的名單》制片方曾經找過波蘭斯基執導此片,被其以不想回憶那段苦難的記憶婉言拒絕,最終由斯皮爾伯格執導。拿《鋼琴家》和《辛德勒的名單》來對比,前者以一名藝術家的求生來敘述二戰的苦難史,《辛德勒的名單》以一名商人的雙重救贖(救贖別人,救贖自己的內心)這個更側重于上帝身份的角度展開其對二戰的描述。同樣的類似情節的兩部二戰影片,其觀影體驗很不一樣,觀看《辛德勒的名單》,觀眾移情于辛德勒,其高高在上的救贖之路,觀眾的觀影感觸是有著上帝的悲天憫人的感覺。而《鋼琴家》
The Pianist, 也許看過6、7次,很多年前
很喜歡Adrien Brody的表演,好象他憑此拿了當年奧斯卡的影帝。。??
這出戲很長,而且貌似平淡。。。
像是在聽或看一個故事,關于一個人生命的一部分
不算戰爭片,但是卻讓人沉浸在戰爭的殘酷里
苦難,流離,悲痛。。。其實是可以這么輕卻沉重的
電影十分十分流暢。。在不動聲色中演完,把人完全拉進畫面
每次看都很被帶入,像是洗禮或洗澡
作為偽文藝的小白,這就是我看戲的唯一標準
另一方面,AB把男主演得。。。厄,沒話說了,影帝不是白當的
精瘦的流離的落魄但又潛藏希翼的才華橫溢的專注的男性典范。。。
就是他了
鋼琴家:緊湊!那個死在媽媽懷里的孩子,只想喝一口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