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15:01
首映:2021-06-18(中國大陸) / 2020-01-27(圣丹斯電影節) / 2021-02-26(美國) / 2021-03-26(美國網絡)
年代:2020
時長:97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6
觀看數:41633
熱播指數:472
來源網:三年網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
真正可怕的不是變老,而是忘記珍貴的回憶。線索是安東尼住的公寓在電影中,實際上有三間公寓。 第一個是父親住的公寓,第二個是女兒的公寓,第三個是療養院。 同時,這三個地方也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從暖到冷,再到最后的藍色療養院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養老院的場景才是最終的現實,所以無論是安東尼自己的公寓還是女兒的公寓,他其實都是根據已有的記憶拼湊起來的。 畢竟,在安東尼的腦海中,他曾經有過一個女兒想要占據他的公寓,自己開車去養老院的想法。 但實際上當時安東尼已經住在女兒的公寓里$#
可能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才能讓我們更加直接地明白,
時間混淆,人物錯亂的感覺,
我一度覺得,自己在看推理劇。
我想起之前看到過一句話,一個人生病之后,尤其是阿茲海默癥,大腦受到影響,人的性格會改變。以前善良和藹的人可能會變得喜怒無常,亂發脾氣,甚至對周圍的人都懷有敵意,所以生病以后,依然保持善良,真的很難。
老人覺得自己像是一棵光禿禿的樹,周圍的人郁郁蔥蔥,自己卻在慢慢枯萎,慢慢凋零,對于他們的家人來講,就像是秋天來臨時,眼看著葉子被風一片片掉落,卻抓不住任何一片。
能夠將一個概念具現化,或者將一個現實抽象化,是我非常敬佩的藝術行為。
典型的抽象化就是畢加索的牛,畢加索用抽象畫描繪了“牛”這個現實物種。如果你要告訴別人牛是什么,用圖2的抽象畫就足夠了。
具象化,則是因為神經科學不夠發達,需要電影導演或者畫家把一個概念描繪出來。比如下面圖片繪制的工作生活社交的壓力。
本作就是導演在具現化飽受阿爾茲海默癥影響的老人。導演的目的,就是讓觀眾融入發病老人的主觀視角,讓觀眾深度體驗一次阿爾茲海默癥發病時的混亂。
鏡頭非常嚴謹
終于知道得了阿茲海默癥的人,是如何觀察這個世界。這部影片成功讓我以一個阿茲海默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整部影片起始看得云里霧里,老人把見到的不同的人,想象成他世界里不同的角色,把片段組成他的世界。這造成了他的三個視角:1.短發女兒即將去巴黎,老人剛攆走了一個保姆。2.和短發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他們本來要去意大利度假,因為老人沒有去成。3.和長發女兒(現實是養老院的護工)女婿(現實是養老院的醫生)住在一起。
想象一下,睡一覺醒來,你的女兒卻變成個陌生人,或者一個從沒見過的男人出現
【電影日志】
前天(26日)看了《困在時間里的父親》,短小精悍,還是很不錯。劇情不復雜,但是視角從一個患阿茲海默癥的老人展現故事,很新鮮,也有點懸疑感。結尾窗外綠樹搖動,帶著生命的無奈和思考。從新都影院出來后,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電影里記憶混亂的老人的生活碎片繼續在我腦里拼貼回放。影院正門已經關了,只能走后門,曲折的后門,有點破爛,記起上次從這個門出來,是和女兒一起,看過一個電影,好像是《尋夢環游記》。也是晚上,當時外面下著大雨,門口的滴雨檐下躲著剛看完電影的人們
(又是因為短評字數限制!)
兩天,二刷。
1.電影史應當專門為本片發明一個名詞:阿茲海默癥敘事手法。做到了繼《正午》之后對敘事時間最有意識地把控,當影片播放至正中段(yeah, I've checked.)最小敘事圓弧出現,我才意識到這部電影如何在線性觀影中為觀眾清晰地呈現了如同雨滴滴落在池塘表面般錯落但完整的環形敘事。一個非常令人嫉妒的劇本。
2.更難得的是,本片的故事絕對沒有被華麗的敘事結構所奴役。諾蘭啊!好好看看這部電影吧,《信條》拍成那個屎樣就是因為你放棄了用電影講述“人”的故事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