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14:36
首映:2007-01-08(中國大陸) / 2017-02-13(中國大陸重播)
年代:2007
時長:42分鐘
集數:46集
連載:46全集大結局
評分:9.8
觀看數:6065
熱播指數:5017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轉】《大明王朝1566》人物點評
沈一石 | 假做真時真亦假,真做假時假亦真
大明王朝劇集職員表排下來,趙立新的沈一石立得住、站得穩,但往上看一看、比一比陳寶國的嘉靖、倪大紅的嚴嵩,并不突出。
沈一石自第2集出場,活到第15集,也不是主角。
拿出來一說,無他,有感于沈一石這段真假交雜的悲劇。
初出場,沈一石身著一襲藍色布衣,引三個大紅錦衣的高官入堂,行止皆風度,垂手低眉以忠仆示人而面無諂色,對談之間詞鋒無阻無礙,生意經熟諗于心游走于唇齒,相較之下隱約比座下幾位高出幾分。
此時,座下的官員
上個月寫了一篇關于趙貞吉的劇評,想一想,最終還是得寫個總的劇評才好。
這部劇是個精巧的模型,變量大致有民心,上意,官位,學識,名聲,同黨,金錢,外部危機(倭寇),內部危機(反目,起事,百官抗議)等等。揣摩上意揣摩得好,官位就能提升。過于貪財必定盤剝百姓,民心下降,名聲下降,到了一定程度,內部危機可能出現,也可能失去官位,等等等等。編劇把這個模型玩得很好,玩得很有邏輯,這也是這部劇與其他許多古裝歷史劇不同的地方。這里沒有清正廉潔的欽差,沒有被奸臣蒙蔽的一心為民的皇上等古裝劇常見元素,而只有由這個模型里許多變量組成的形形色色的復雜的人。這個模型或許不能表現嘉靖朝的真實情況,但卻是中國古代官場的一個合理的縮影。
自然,光有邏輯是不夠的,于是打破這個邏輯的人來了,全劇矛盾沖突的核心也出現了,那就是海瑞。海瑞要打破的是“上意”這個變量,想代之以“關心民意的上意”。可他不知道,本劇大BOSS朱厚熜同學不是不考慮民意,可他考慮的民意終歸是放在自己的上意后面的。只要天下不亂,老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楊曉林:原載《上海藝術評論》2018年第1期。
制衡之術乃陰陽之道,帝王之訣,梟雄之技。行此術如御寶船駛驚濤駭浪中,非大德大能巨奸巨賊而不能掌舵,古今亦然,中外一理。
《大明王朝1566》是反腐劇史上少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佳篇巨制,最大的看點是表現了兩個極端處境的梟雄與英雄的對決。嘉靖與海瑞相克相生,兩人惺惺相惜又心照不宣,一個腹中有鱗甲,是“雄猜之帝”,乃“最高權力境界的孤獨者”,一個克念而作圣,是“偏執之臣”,乃“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獨者”,皆非尋常之輩
歷史劇,還是政治劇?
政治,是最容易讓普通人,尤其是文藝創作者產生意淫的兩個字之一,而《1566》最難得的一點就是根絕了這種對政治、對權力的意淫。既不理想化,也不暗黑化,而是高度現實主義的。作者將一切看得既開闊又透徹,從中央到地方、從內閣大員到基層小官、從皇帝太監到士農工商兵各個群體,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也有各自的難處和苦衷;每一個政策的得出都是利益博弈的結果,又都牽一發而動全身;所有人都是聰明人,大家或撕或捏或扯皮或抱團。身處其間,沒有人能夠呼風喚雨,只能小心翼翼維持整體的平衡。《1566》是少有的將中國式的政治運作過程真正揭示出來的文藝作品,背后是天朝人民獨有的七巧玲瓏心。
<圖片1>
“干脆讓浙江亂起來”
政治家是一群流氓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政治家永遠不可能是理想主義,尤其在一個本就處于惡行循環的國家體制中。要務實就要做出必要的犧牲,所以劇中的朝廷清流代表張居正才會說出“長痛不如短痛,這一次干脆讓浙江亂起來”,“是大謀略
【轉】《大明王朝1566》人物點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