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0 02:18
首映:1949-12(中國大陸)
年代:1949
時長:73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3
觀看數:67170
熱播指數:1268
來源網:三年網
《三毛流浪記》來自導演的自傳
餓急的三毛仰著頭,看著那高高掛起的大喇叭,傳來了大分貝塑料黨國語“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要好好愛護他們!”
這現實的殘酷諷刺著誰呢,三毛,刷廣告的漿糊是個什么味道?
“什么湯壺夜壺~! 老子三毛~!”
“走就走,我還是睡我的馬路去!”披著破席子就敢出門,
你有掙脫枷鎖的勇氣,敢舍,敢于不懼權威與財勢。
即使這只是部太主流明顯偏向的電影,
你不俗,讓我等慚愧汗顏。
人的行為不僅是其心理狀態的產物,而且也受到其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的影響。這就是說,人的行為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原因。
一些鏡頭:
1. 黃包車上的夫婦給三毛錢
2. 乞丐B幫三毛推車
3. 三毛追著要錢
4. 三毛撿錢
5. 流氓收保護費
6. 三毛數錢
7. “我的錢為什么要給他”
8. 分燒餅
9. 混進小學被轟出來 “這個地方不是你能進來的地方”
10. 慶祝兒童節的游行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我們要愛護他們尊重他們” 反差
11. 自己組團參加游行,被警察轟走
為什么三毛要流浪?為什么三毛成了上海街頭的一個小乞丐?他沒有家庭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因此被迫去當了一個小乞丐。但是再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讓他去當了乞丐而不是別的什么。三毛完全可以去當童工,但是可能是由于蔣委員長提出的“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要愛護他們尊重他們” ,導致那些工廠以此為由拒絕了三毛。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可以說是因為社會習慣讓流浪的三毛不得不去當乞丐。社會習慣一方面是有意識教育和灌輸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模仿的結果
《三毛的投資門路》
硬盤里很久以前的一部片子,昆侖電影公司1949-12由趙明 / 嚴恭導演的《三毛流浪記》,重看,發現三毛老人家其實是投資家!
三毛初到上海灘,混日子!
一窮二白,叮當赤佬,要吃要喝要鈔票!
開場,我們看見他老人家積極嘗試!可惜短線不是銀,都是傷痕!
得包子,是狗食;
喝漿糊,遭訓斥;
搶冷飯,吃生活;
賣報紙,沒本錢;
撿煙蒂,被火燒;
一夜過后,好運似乎來臨!
外白渡橋幫推車,加入一群小癟三!這下入了道,散戶也有幫啊!可惜QQ群的群主居然收取100%傭金,三毛老人家還敢反抗,直接over,被踢出群!
彷徨間,想偷入中正小學,換群投身價值,未得逞!
又想趁國際兒童節之際混跡主流接班人群,亦未得逞!
瑟瑟之中,路邊拾遺,反遭“空頭”誣陷,幸得莊主搭救,于是剛剛意圖踏入價值投資道路的腳,一拐彎,去了偷兒鋪!
之后一段日子,衣食倒是無憂,技術也練得可以(熱水夾肥皂之類),空空妙手之外,差點就波浪齊舞了!
只可惜,永安百貨再失手,一夜回到想當初!
提起洋鐵桶,當只盯疤;競爭激烈,出賣自身!
《三毛流浪記》來自導演的自傳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