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7 16:47
首映:2000-11-15(法國)
年代:2000
時長:118分鐘(法國)
語言:馬林凱語,羅馬尼亞語
評分:7.7
觀看數:12693
來源網:三年影視
“巴黎浮世繪”未知的是密碼亦是命數
無論是在哈內克還是在阿巴斯,亦或是基耶斯洛夫斯基這些大牌導演的鏡頭中你總能看到比諾什的身影。從而是的一部濃情巧克力開始對這位并不算美的法國女星一見傾心。如今她已是法國知名度最高身價最高演技最高的女星,近期還投身舞蹈界,神一般的存在。
雖然更喜歡(隱藏攝像機)的故事節奏。但此片依舊十足哈內克。兩個啞謎分割開頭與結尾。故事的主線也是由一個未知的門鎖密碼開始又從另一個未知密碼結束。多人物多線索同時進行的敘述方式并不少見,但導演依舊能拍的一氣呵成引人入勝。
想來,未知的又豈止是一個密碼,亦是那蕓蕓眾生的命數阿。
毫無疑問,只是一部結構十分復雜甚至有些混亂的影片,但在影片的開頭Haneke已經說了這個是幾個“不完整的故事”,故事中的幾個主要角色都在開場的十幾分鐘長鏡頭中出現。隨后的敘述則是根據他們幾人在同一時空相碰后所發生的事。
看完影片的第一感受不僅僅是Haneke的客觀、克制、內斂,而是Haneke似乎在嘗試詢問我們 “真相真的就藏在真實之中嗎?” Haneke "重口味”的真實是他作品中非常突出的特點。而他在這部解碼游戲中他不斷讓Anne出現在她拍片的過程中,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舞臺”、“攝影機”,聽到導演對她的指令,不斷反復出現的“戲中戲”都在讓我們不斷思考什么是真實。同時,Haneke所給的影音信息永遠是不完整甚至是破裂的。Anne深夜所聽到的叫喊聲無處而來,鄰居否定了Anne的“一廂情愿”假設;George的父親總是陰沉少言地出現,在兒子出走后,把所有的牛羊都殺了,但他的結局也是不完整的;黑人與被人女孩約會,他親吻了她的手后,女孩似似而非地接受了他,但她再也沒出現過;George片尾未能入門,是Anne已愛上與她搭戲的男人
哈內克是神!
在第一個戲中戲里,哈內克就說出了他在追問的東西:ton vrai visage。階級、種族、國家、民族、性別、家庭,在穿上這么多層衣服以后,還有沒有真實面目存在,如果有,又該如何將其呈現?諷刺之處在于,這一對真實面目的要求,是在一出戲中說出的;甚至,哈內克對真實面目的要求,是用一部電影提出的:在虛假中要求真實,這是對真實最深的諷刺。
換言之,哈內克在用這部片子追問的是邊界:電影與現實的邊界在哪里?那一出父母擔心孩子的戲,比之后配音的現實更加真實,那么邊界在哪里?
在今年的科幻電影《降臨》里非傳統單一線性結構的敘事手法讓人大加贊賞,首尾呼應,巧妙的形成一個因果相連的環形結構, 而一向自帶寒流和戾氣的哈內克在其較為冷門的作品《未知密碼》里也來了這么一出,在結構與格局上做了文章,開頭和結尾在因果關系中切換銜接,但即便有這個看似靈巧有趣的設計,影片的整體風格、基調還是延續了哈內克一貫的特色,冷峻、沉悶、殘酷而現實。
在觀眾的評論里又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字眼,無聊、納悶、什么鬼、接受無能,仿佛可以看到他們一臉困惑和難受的樣子
整部電影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冷,固定長鏡頭(冷漠的旁觀者視角),偏冷的色調(外景大片大片的藍色調圖像),人物之間疏離的關系。這些都賦予了整部電影冷冽的氣質。哈內克標志化的具有一定冷感的影像風格依然非常鮮明,大量長鏡頭的運用也恰到好處(比如固定長鏡頭、跟著人物運動而慢速搖動的長鏡頭)最為重要的是,攝影很穩,沒有手持攝影設備的粗礪感與搖晃感,反之哈內克的長鏡頭給人的感覺則是一種帶有一定刻意的工整感。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鏡頭語言簡潔卻直擊人心。
不得不說電影的名字取得很精妙
“巴黎浮世繪”未知的是密碼亦是命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