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好友Liz推薦我看這片
那時還是高中 還是懵懂的少年
她是第一位登上美國郵票封面的墨西哥女畫家
Liz當時是這么介紹的
當車禍后 鋼管從她的陰部穿出 整個畫面撒滿了金粉
我被震撼了 并不覺得這個場面可怕
只覺得時間在那秒靜止了
Frida......重生了
這片的配樂非常強大
濃濃的異域風情
地中海 紅花 烈酒 極愛極恨
Diego的背叛 帶給Frida一次次的傷害
孩子的流產 幾乎使Frida崩潰
她自己減去了長發 鏡中的她 英氣勃發
浪漫,理想主義的她,也有同性愛,
印象中Frida與Diego結婚時,
某賓客說了一句:oh,you're just like an elephent and a dove!
笑了我半天...確實,體積差距有點大
當Diego為Frida脫去衣裳,露出車禍留下的疤痕,
D心里充滿了愛憐..
可是,不管他說他有多愛Frida,
他始終流連于一個個模特...
愛與性,貌似是分開的
Frida死的時候,Diego陪在她的身邊,
其實生活并不完美,愛情也是,
Diego深愛著Frida...
這樣就足夠了..
寫不下去了
以前會在各種點名游戲里被提問
最愛看的電影
我一定會寫上這部

真正藝術性的死亡本質上只有兩種:要么死于水,要么死于火。
奧菲莉亞是死于水的,水的深度與人的深度是緊密聯系的。對那些溺死在他們的自我中,他們的情感中,他們的瘋狂中,他們的內省和混亂中的人來說,水就是他們致死的環境。維吉尼亞·伍爾芙在五十歲上不堪神經衰弱的折磨,自沉于索塞克斯郡羅德梅爾的住處附近。敏感的美國女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三十歲時在倫敦家中開煤氣自殺:一個晦澀的隱喻。她終于還是淹死在自己心靈的洪水中。而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提到死于水,人們想到的會是精衛,是屈原,是王國維,是沈從文湘西傳奇中沉潭的女子,這則又是另一層的文化喻意了。
另一方面,圣女貞德或是布魯諾決不可能窒息于冰冷、陰郁的水中,而只能死于火刑柱。他們的生命因此變成了信號燈、燈塔、火炬,照耀著許多世紀。因為肉體是短暫的,思想是永恒的,閃爍著光芒的實體是思想的形象。那個有著一頭紅發的荷蘭人凡高用他扭曲的星空和肆意伸展的向日葵花瓣點亮了身后的整個畫壇。吉姆·莫里森吟唱著“點燃我的火”,終于成為一種神話。

富有感染力!《弗里達》:“愛或死亡會讓我變成花朵”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