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21:37
首映:2008-11-11
年代:2008
時長:USA: 96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5
觀看數:48914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圣誕小屋】打動人心的家庭片 一只蠟燭的溫暖
一只蠟燭,放在老畫家的旁邊.
老畫家明白了,他這么多年想表現的不是那逝去的悲傷,而是那藏在葉子后面的光.
鏡頭中,我們看到無數溫暖的光,那窗臺上紅紅的燈籠,房頂上閃光的五角星,還有那壁畫上最后加上的燈光.
我們所感受到的是陽光的溫暖.
寧靜的小鎮的一次圣誕節,因為特殊的原因他們想把這次圣誕節辦的隆重,以致令人難忘.
但是強光讓蠟做的道具融化,演講被打斷,表演被搞毀,但是當人們走出教堂.止步那壁畫前時,他們感覺到了溫暖,看到壁畫中的自己,安詳的小鎮.
看完電影給我帶來最大的感受就是溫暖.波瀾不驚的畫面,慢慢的長鏡頭,拉緊了我們與光的距離.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直尋找一種方法來表現自己內心的壓抑傷痛.
但是我們卻一直無從下手,誰也沒想到那表現的方法就是隱藏在葉子后面的光,溫暖的光.
那會令你很快迷失方向的,別把藝術降格為圍繞藝術家的東西。藝術與藝術家無關,藝術是生活。”
即使清貧也無所謂,慶典的主人公耶穌不也是一生清貧嗎?清貧是什么呢?它讓Ernie們看清有形偶像的真相,人不能淪為財富的奴隸;什么是作我們自己?它讓Maryanne們看清無形偶像的真相,人不能淪為虛榮的奴隸;否則你再多的好事,那也不是愛。
我要聲明,直到目前,本人還不是任何一種宗教或教派的信徒,但亦可以感受到這種宗教性的光芒。或許我們大多數人可以將上帝理解為一種永恒的存在,不因你和我的喜悅而癲狂,也不因我和你的悲傷而消沉,而是執著的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有比那些有形無形偶像更重要的東西,也永遠有歡樂在前往將你等待。但這種歡樂是一種你我他生死與共不離不棄的見證,一旦誰想獨占,誰就將失去
我不是學者,也不是傳教士,但是當我環顧四周我看到在燭光中的孩子們的臉龐是那樣充滿著希望,我能感覺到上帝就在這。就像這些小天使們在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我為你們這帶來了巨大的歡樂。你們就是在這黑暗的冬天里的整個世界的亮光
很多時候,看電影并不一定是尋找什么刺激,而是尋找身邊再也找不到了的那種純真與美好。通過電影的鏡頭,將那種美好放大,從而給人追求的動力。
喜歡這種電影的節奏,這才應該是電影的主流~
晚上窩在被窩里看完這部電影。離它火的時期已經越過長長的四年。四年時間能夠改變的東西不要太多,有的人已經離開,有人兩兩結合帶來新的生命。也有的人,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遺留下來的真諦卻一直感化著我們。如同GLEN.
西文有一種真理,這是我看過很多的西文電影所得到的一種理解。它與身為中國人的我自然的把東方的概念與西文的做了一個對比。西文有一種美德叫做自由,它推崇人性的自由,包容每個人所有的選擇,一切以快樂簡單為目地,每個人需要享受的生活太多太大,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對周遭人的世界議論紛紛。他們愛,真誠的用力,如果不愛,也不會虛假的欺騙。對于人性有一種闊大的情懷,包容,容忍。灑脫而美好。
托馬斯的媽媽無疑是給這個小鎮帶來溫情的尖端人物,但是她真的很平凡。離婚,獨立撫養兩個男孩,后來失業。咱們不用評論她要命的自尊,只要知道她是一個被光環環抱的人。善良,向鎮上的人布施,她是一個偉大的媽媽,更是一個不錯的社會人物。她的一生,很簡單,卻也很滿足,不問太多的對與錯,簡單與平凡便是一種幸福。誰能說這不是了?
“愛是最耀眼的光芒”。老畫家死前的一句話點明了電影一直在表達出的主題。故事緊湊兒簡練,生活的窘迫和內心的溫暖一直交織在小屋主人的生活中。女主人的愛不僅在生活困難的時刻幫助了自己,也幫助整個小鎮。正如老畫家所說:Tom的畫找回了人們已經丟失的靈魂;這里指人們愛與被愛的能力。
施特勞斯的圓舞曲貫穿影片的始末,給熟悉的旋律增添了新的內涵。
【圣誕小屋】打動人心的家庭片 一只蠟燭的溫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