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1 16:25
首映:2015-02-19(中國大陸)
年代:2015
時長:127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英語
評分:6.0
觀看數:45101
熱播指數:281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天將雄師】我以為成龍又拍了一部爛片
李仁港,香港電影界今年涌起的一位風云導演。擅長拍攝以非主流的手法拍攝主流歷史,代表作《三國之見龍卸甲》、《錦衣衛》、《鴻門宴》,而其以非主流的拍攝手法拍攝非主流歷史的時候,我才發現,在李導演眼里,無謂主流與非主流。
說實話,我是奔著《狼圖騰》去的電影院,到了之后才發現坑爹的《狼圖騰》完敗給《天將雄獅》,全天排片僅僅2場,滿屏幕紅燦燦的《天將雄獅》亮瞎了擁擠的電影院。坐定之后,當屏幕上打出三個大字:李仁港,前面再配上導演的職務,我就覺得眼前一黑:丫的不是又讓我來看滿屏幕的軍旗滾滾吧?
故事脈絡極其簡單:一個助人為樂的故事,外加56各民族春晚式的大聯歡,滿屏幕的主旋律,所以,出品人與制片人都是成龍,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當馮紹峰客串的霍去病出現的時候,我才明白《狼圖騰》只排2場的原因,我輩圖樣圖森破!
關于古羅馬軍團是否到過天朝,正史語焉不詳,未解之謎之類的科普讀物倒經常可以看到。這么一個富有傳說、傳奇色彩的故事作為電影素材本可以更好地發揮導演和編劇(驚呼:是一個人)的才華,但是,好木頭遇見笨木匠
嗯,認真寫個影評吧。其實倒也算不上大爛片,時光網的6.5分還是挺客觀的,大眾點評的8.0就有點兒胡扯了。故事的主旨宣揚各族和平以及選擇絲綢之路這大背景作為切入點都很好,羅馬軍團的加入也本來可以拍出很多東西方碰撞的戰爭大場面,可以說整體立意和故事場面都是很不錯的,壞菜就壞在成龍身上了。
為了照顧成龍的個人武打風格,期待許久的大規模戰爭場面一直沒出來,多是單打獨斗或混戰。而感情線又是讓人看著這老臉就難受,還設計老套mm襲胸戲,老婆掛掉戲,還不如驚鴻一瞥的馮紹峰演的霍去病讓人驚艷(雖然剛出場我認成張衛健)。而為了突出個人英雄主義,更是所有有名有姓的配角都會死掉,只留成龍一人活著。折騰半天,死那么多人,值嗎?
倒是時光網的評價中肯,“各族工友工地大聯歡”,這該是最好的一場戲了,讓我想起巴別塔,由于語言不同所帶來的矛盾確實值得人沉思。可惜后面人物命運處理得不好,真讓這十五天工地聯歡變成一個夢了。總結而言,成龍駕馭不了這大規模的歷史和戰爭場面,確實還不如《十二生肖》,白瞎了好題材。
1、四層敘事
電影穿越古今千年,橫跨東西文化,場面恢宏大氣,具有史詩氣質。在絲路和西域的大背景下,融合了動作、戰爭、歷史、權謀、民族、愛情等眾多元素,是一部成功的商業大片。
最出彩的是,電影的敘事節奏極佳,層次感極強。故事的展開由四層危機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霍安的命運也隨之降到冰點。隨后觸底反彈,霍安用“化敵為友、維和共存”的處世理念,一層一層解開矛盾,化解危機。最終,實現了絲路和平的夢想,西域各國大聯歡,敲鑼打鼓把歌唱。
矛盾逐層深入的順序:
剛吐槽完春晚,緊接著看《天將雄師》,在神奇的腦洞君引導下,把兩者神奇地聯系到了一塊兒。這電影很完善地解釋了年初一排片最多的訣竅,它實實在在就是一出銀幕春晚,倡導民族融合、止戰為盟,紀念、歌頌文明建設成果,向邊關將士致敬,最重要的是,號召“回家過年”。節目也相仿,有大合唱(漢人羅馬大連唱),有相聲逗笑(筷子兄弟二人轉),有武術表演(單挑群砍俱全),有少數民族民俗大展示(38軍作戰)。然而,《天降》絲毫沒有春晚的那股生榨正能量來粉飾濁世的別扭,彌補甚至承擔了春晚缺失的情感功能。
央視春晚頂多搬出港臺明星,成龍和李仁港的“春晚”,搬出的是奧斯卡影帝、好萊塢明星、數以百計的羅馬軍人和西方史詩片道具,用邊關城樓和大漠塵暴做舞臺。為了格局夠大都周全,成龍甚至不惜稀釋個人英雄主義(對比一下《十二生肖》也是群戲,成龍是如何從頭高光到底的),在羅馬人料理自個兒的家事時,當好一個打抱不平的東方義士。有了讓賢和師美的勇氣,這臺“春晚”才有了超脫的規模和氣質。假如央視春晚也能這樣與時俱進,何愁收視率年年下滑
【天將雄師】我以為成龍又拍了一部爛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