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2 02:59
首映:2015-07-30(中國大陸)
年代:2015
時長:131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日語,閩
評分:6.6
觀看數:47267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太平輪(下)·彼岸】制作精良,奈何劇情陳舊
30號北京雷陣暴雨,像極了太平輪失事前的一場暴雨。因為傍晚六點才開始首映,但是豆瓣評分在六點之前已經因為《太平輪(上)》的影響被大量刷1星、2星,而且還是因為上沒有上船引起的。所以這篇文章也主要圍繞電影《太平輪·彼岸》而評斷,也給沒有看電影、或者看過上的大家一個“交代”。觀眾與電影的誤解根本在:觀眾想象吳宇森會把社會縮影在太平輪里,但是經過6年制作的波折的吳宇森卻選擇了還原那個“無常”的年代。
因為第一部票房和口碑的問題,《太平輪·彼岸》的排片也并不是特別好。吳宇森之前的片子,與太平輪票房結果與敘事結構最相似的是《喋血街頭》,它片長快4個小時,當年票房不佳,后來被平反成為“偉大”作品。《喋血街頭》這樣的片名同樣讓你可能錯過一部涉及了香港文化、古惑仔、越南戰爭、兄弟兒女情誼并且敘事宏大以及情懷強大的片子。但是它與《太平輪》最大的不同,吳宇森幾乎所有電影里的人物怎么變化都拆不散情誼,而太平輪是硬生生的一個災難,它就是會硬生生的拆散人的情誼,《太平輪·彼岸》應該如何處理這被打破的情義?
總覺得吳宇森有種少見的中二情懷或者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男人樂觀主義的血色浪漫 ,其實他的義氣 浪漫 換個導演就會很尷尬很假 可是你看他做來就是挺合理的
面對求生 有些人可以保持品格 有些人不可以 生命是這么的渺小 又可以這么壯闊 面對大時代的洪流 有什么值得我們去煩惱呢 有什么是我們該去舍命堅持與追求的呢 我看得到吳宇森對女人的溫情和重視 看得到他對電影之于世界的理解與堅持 看得到不錯的調度與特效 這樣有情有故事的電影在這個時代受到冷遇是觀眾的悲哀 也是真正電影人的悲哀
PS 金城武老了還是那么帥 我看黃曉明還是那么出戲 吳宇森老了少了風流不羈卻仍舊瀟灑浪漫 重情重義
真真是為《太平輪》下感到惋惜。連本人生平看過的最渣的電影《煎餅俠》都有6.2分,而這部關于二戰時期國仇家恨的巨制卻被水軍硬生生地打成了6.6分。
除了水軍作怪,導演本身把故事切割成兩部分就是相當不明智的決定。這導致上集劇情內容拖沓,給人一種愛情電影的錯覺,而人物也因此刻畫得不夠細膩。從下半部分來看,電影本身還是在探討在戰爭時期的國仇家恨,小人物命運在大歷史背景下的“無能為力”以及在災難面前人性的缺陷。
吳宇森是非常會選演員的。除了養眼外,當我們看完電影后再次回味的時候,金城武、章子怡扮演的角色仍然會給人留下難以抹去的記憶。救死扶傷的醫生要扛起治病救人的國責;代替長子成為家庭的頂梁柱,一方面照顧母親、嫂子,另一方面要幫助弟弟避開政治斗爭。直到在落水后也心系人命,可終究沒能從人性的丑陋中幸免于難。章子怡扮演的無路可投的于真,帶著“賤命”一路上受盡委屈、折磨,才終于求得新生。尤其是佟大為睜開眼睛的時候,我覺得她真的好美。這個時候我忽然明白,演員要想演大片
《太平輪·彼岸》,且不說豪華養眼的卡司、震撼的場面、復古的服飾、唯美的配樂、精致的老上海臺灣風土人情刻畫…均堪稱細膩而大氣的史詩之作。我是深深地被故事中流露出的謳歌女性情懷打動了!
故事改編于六十多年前發生的震驚世人的海難真實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在1949年中國解放戰爭時局動亂的悲烈年代,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而南下,“太平輪”則是這時期的逃難船。影片以三對情侶亂世浮生的生死戀為主線,展示了不同身份女性的精神魅力,從她們身上,我讀到的是相同的愛情觀:像堅守信仰一樣,勇敢堅守愛情。
很多觀眾,應該和我一樣,不僅僅是感動于她們在追求愛情中活出自我,更是那份彌足珍貴的堅守。在生命如螻蟻一樣的大時代,視愛情如生命一般的信仰。懂得珍惜、懂得堅守,勇敢追求愛,本身就是一種愛。
【于真:像稻草一般的存在。】
章子怡飾演的于真是一個身份卑微的下層女性,外柔內剛、貌美善良、不識字卻很聰慧,也是影片中自我意識最強、最打動我的女性。她為了尋回曾經的愛人陽天虎,跟隨軍隊由北南下一路奔波,居無定所。為生活所迫
我覺得這部電影打7分是沒問題的,一些人覺得沒拍出歷史厚重感就是失敗,我覺得這樣評價過于任性。這部電影主線其實很明確,就是6個人的愛情故事,只是是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和太平輪的悲劇里而已。為什么一定要強行讓導演去拍大時代大背景和厚重歷史,就不能讓導演拍這個時代的小故事。悲劇的主題凸顯出來了,主線也是比較分明。缺點就是題材確實大了點,可能時代背景鏡頭有點多,不符合一些口味,讓一些人誤解為導演在拍大時代,實際上也沒一些人說的那么不堪,畢竟大部分演員演技也是在線的
【太平輪(下)·彼岸】制作精良,奈何劇情陳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