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11:27
首映:2006-02-03(芬蘭)
年代:2006
時長:78分鐘
語言:芬蘭語,俄語
評分:7.8
觀看數:30825
來源網:三年影院
薄暮之光:生活遺棄了他,可他還在尋找一線光亮
《薄暮之光》中有幾處場面調度,類似地,都是先從主人公考斯迪南的面部鏡頭切換至人物群像,然后鏡頭慢慢向人群推進,像是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在代替主人公,用鏡頭去端詳和審視,鏡頭運動過程中,觀感也從主人公對相關者的視覺印象迫入心理境況。還有幾個“半主觀鏡頭”,交代過現場人物關系后,就停留在男主身上,這時,呆板的面部表情不再具有獨立存在的基礎,靜態鏡頭下是翻滾的情緒狀態……然而,在感嘆阿基·考里斯馬基精湛的技術表現手法的同時,它也只是淪為導演關懷人物的手段,深情卻不動神色,或許只有充分地理解芬蘭底層社會的生存狀態,才有自信用自己的鏡頭去代替人物視角。吝嗇的對話,細微的肢體動作,靜物繪畫般的構圖所呈現出來的平靜感,讓人感覺這個影像世界張開了雙臂靜止在原地,隨時準備給小保安代表的所謂具有薄弱社會地位的群體以擁抱。這是影片給我傳達的人文主義精神,本該乒乒乓乓的珠寶搶劫事件,以及社會對男主人公殘忍地心理侵犯和侮辱過程,始終是不悲不喜的視覺傳遞。導演沒有想通過角色個人處境的強化去激起憤怒
芬蘭的電影.
很喜歡名字.薄暮之光.很美的感覺.
一個男子.貧窮的,不起眼的.當夜班保安的男子.
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女朋友.幾乎一無所有.
但他說一切都是暫時的.工作.房子.生活.一切都會好起來.
看起來很有希望.但又是這么絕望.
一個美貌優雅的女子闖入他的生活.和他約會,看電影.還說會和他結婚.
其實她只是盜竊團伙的一員.為了商場的密碼和鑰匙而接近他.
他被下藥,被逮捕,被栽贓,去坐牢.
一直沉默.永不說誰讓他這樣.
出來后,只能住收容所,做一份洗碗的工作.
他說,現在是暫時的.
被盜竊團伙的人認出來,丟了工作.
拿一只小小的水果刀想去殺誰.
被打得半死.
光是一個烤肉店的老板.
每天她都會等他來買點什么.說些什么.
他喝醉,陪他回家,給他蓋上棉被.
他坐牢,寫信給他.
去收容所看他.在他受傷的時候握他的手.
關于絕望和孤獨的電影.
剛開始看就能感覺到孤獨無處不在.
在歐洲人心目中,芬蘭人大半是酒鬼。調侃芬蘭人的笑話,都繞著酒精打轉。芬蘭人喝酒的目的,只是為了要喝醉。芬蘭警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把醉倒在電車上的民眾扛下來。
芬蘭政府曾經以官方專賣、并課征全世界最重的87%烈酒稅,來加重酗酒的成本。3年前,芬蘭遵守歐盟規定,降了44%的烈酒稅,酗酒的問題更加惡化。據芬蘭福利與健康部去年底統計,酒精首次超越心臟病,成為芬蘭成年男性的頭號殺手;也有10.5%成年女性死于酒精,為害不亞于乳癌。
芬蘭充滿了強烈的反差。在歐洲生活質量調查和英國萊斯特大學公布的快樂國排名中,芬蘭人的生活滿意度排名都是第二。但芬蘭也是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35至44歲的自殺率竟是歐盟平均的2倍。
有人說這是北歐人的冬天憂郁現象;也有人說是7.7%失業率惹的禍。不過,和失業率動輒逼近10%的法國、德國相比,芬蘭失業問題不算最嚴重,只是,芬蘭人對失業的恐懼感最深。根據歐盟一項調查,有13%的芬蘭人強烈認為自己在未來6個月會失業,比率高過許多國家,可算是歐盟里面的悲觀一族。
《薄暮之光》這個中文譯名實在是太好了, 薄暮既是黃昏傍晚。從又一片名 “ Lights in the Dusk 傍晚的燈光” 就可以想象出全片的落寞的基調。
男主“科因斯泰恩”在傍晚開始上班,全片的故事時間也幾乎都是放在太陽落下后的的時間。讓一常就顯得“冷調”的芬蘭,在阿基的鏡頭里 這個發達的福利國家夜晚的生活就更是孤獨與破敗 ,和第三世界的街頭無異。街頭的工人們談論俄國文學,轉頭又說“你看不到太陽”。仿佛這一切都是說給男主聽的,內心有理想,現實卻看不到太陽。
看完《薄暮之光》我心中再次產生一種看電影很久沒有的拔涼拔涼的感覺,太他娘的孤獨、太他娘的絕望、太他娘的走投無路了,還他娘的讓人活嗎。而本片的底層主人公還生活在我們認為社會復利巨好的北歐,芬蘭呀!就像我看了摩爾的《醫療內幕》講述美國人在醫療內幕中的掙扎,也會想到,這還是在很多人艷羨的美國呀!所以,因為以上原因,這兩部片子在我看來簡直就是驚悚片了。
片中的主人公考斯蒂南在片中的表現,特別是前半段的舉動讓人的感覺用中國俗語講就是――廢物。片子一開始就顯得無比孤獨,被工友們看不起,酒吧想去搭訕又被冷漠的拒絕,想來些“義舉”又被暴扁,談戀愛又悶蛋的不行讓我看著都著急。于是,一個下層人士的形象和境遇被勾勒出來,他不富裕、孤獨、敏感、又很阿Q,一再說當前的工作是“暫時”的,當前的住所是“暫時”的,和很多底層人士一樣,他對自身的處境有些忿忿不平,他甚至有著一份孤傲而敏感的心,因而他身處底層,與上層保持隔離,同時又與同一階層的人格格不入,這也就使得他顯得更加孤獨。其實
薄暮之光:生活遺棄了他,可他還在尋找一線光亮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