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3 01:47
首映:2006-02-03(芬蘭)
年代:2006
時長:78分鐘
語言:芬蘭語,俄語
評分:7.8
觀看數:8038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有意思!薄暮之光不能再添光亮但很美
科因斯泰恩是一個夜班保安,生活單調乏味。影片開始他孤單的身影走過長長的無人地下通道,又乘著高不見頂駛向黑洞的無人自動扶梯,在無人的商業區逡巡。交班的時候一句“照舊”,就是他生活的寫照。主管和同事都討厭他。他在那里三年了,沒有交到朋友,大家都希望他能夠離職。他們嘲諷他是娘娘腔,厭惡他,排斥他。無論是陌生人還是同事都鄙視他。
他也的確與眾不同。
他不同于他的那些粗野的同事。他總是頭發梳的整整齊齊,沒有胡須的臉洗的干干凈凈,衣服也是熨的平平展展。他租住一間地下室
芬蘭的電影.
很喜歡名字.薄暮之光.很美的感覺.
一個男子.貧窮的,不起眼的.當夜班保安的男子.
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女朋友.幾乎一無所有.
但他說一切都是暫時的.工作.房子.生活.一切都會好起來.
看起來很有希望.但又是這么絕望.
一個美貌優雅的女子闖入他的生活.和他約會,看電影.還說會和他結婚.
其實她只是盜竊團伙的一員.為了商場的密碼和鑰匙而接近他.
他被下藥,被逮捕,被栽贓,去坐牢.
一直沉默.永不說誰讓他這樣.
出來后,只能住收容所,做一份洗碗的工作.
他說,現在是暫時的.
被盜竊團伙的人認出來,丟了工作.
拿一只小小的水果刀想去殺誰.
被打得半死.
光是一個烤肉店的老板.
每天她都會等他來買點什么.說些什么.
他喝醉,陪他回家,給他蓋上棉被.
他坐牢,寫信給他.
去收容所看他.在他受傷的時候握他的手.
關于絕望和孤獨的電影.
剛開始看就能感覺到孤獨無處不在.
芬蘭第一次讓世界刮目相看,還是在1939年被稱為大象和螞蟻之戰的蘇芬戰爭,打得剛經歷了大清洗、自毀長城的蘇軍狼狽不堪,納粹德國因此覺得蘇聯好欺負。時至今日,芬蘭為國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所有保障,教育不僅全部免費,大學生每個月還可領取至少680歐元的津貼、補貼和低息貸款。
與人們“高福利養懶漢”的設想相反,毫無后顧之憂的芬蘭人勇于冒險和創新,“高稅收、高福利”成為國家競爭力最強大的引擎,科技創新能力和國民幸福指數在全球首屈一指。
有人戲言,生在福利優越、風景如畫、政府廉潔的芬蘭,等于是中了彩票大獎。芬蘭大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Aki Kaurismaki)對此顯然有不同的看法。福利制度能讓你不至于被餓死,卻無法保證你獲得尊嚴和幸福。考里斯馬基將鏡頭對準人間天堂的陰影部分,關注那些失業、無家可歸、孤獨、自閉的人,那些在屠宰場、垃圾桶、火柴廠、貧民窟掙扎求生的失敗者。觀眾驚訝地發現,原來芬蘭也存在歧視、犯罪、人情冷漠和官僚作風。
從26歲開始拍電影,考里斯馬基就確立了以干癟的形式呈現豐富內容的風格
一支芍藥靜靜地斜倚在青明的玻璃瓶里 它面前是一個藍眼眸湖水漾的男人在默默嘬著煙 他的孤獨一如芍藥的紅般嬌艷欲滴
這是《薄暮之光》里的一個場景 與熱鬧商業的《暮光》什么的沒有半分錢關系 來自芬蘭的寂寞孤寂清冷 北歐的電影總是透著一股子甘之如飴的孤芳自賞 你一聽芬蘭呀 冰島哇等這些個國家的名字就已經不由得立即有了涼意 但這涼意就像薄荷和吐露著芬芳的花香直沁入心扉 令人神清氣爽。
在經濟高度發達 福利超級完善的國家 生活基本無需自理 人人形同行尸走肉 這些國家的人民仿佛一出生就已經看透塵世 個個不出家勝似出家 超凡脫俗 無欲無求 不食人間煙火 無求與求之求不得 不食,食到厭與想食食不到是有本質區別的 前者乃麻木 后者為痛苦 沒有了痛苦的感知 自然也不會很快樂
有意思!薄暮之光不能再添光亮但很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