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8 23:53
首映:1991-09-01(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1991
時長:110分鐘
語言:蒙古語,俄語,漢語普
評分:8.5
觀看數:79942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蒙古精神”火爆的劇情片 Urga:鐵馬冰河入夢來
如果世界一定要從口里形容開來
那蒙古人也不善言談
默默接受,默默看著
說著東北話的漢人讓這里發生變化
他們自身也在變
呼倫貝爾草原被分割開來像種地一樣
布滿鐵絲網的草場上,沒有奔跑的駿馬和套馬桿
但是沒關系
草原的草黃了綠了
別說什么失去了靈魂的民族
這只是不是我們的時代
在祖先統治世界的那200多年里
他們也無所適從
滿分
真的太好了
蒙古精神其實也是作者的蘇聯情懷和愛國主義。
不論是成吉思汗的草原鐵騎還是前蘇聯,都是最接近征服了全世界的國家或者文明形式。
但最后都還是無可奈何也無能為力的逝去了。
片子的切口很小,從現代文明對草原文化的沖擊來講一個"帝國"的隕落。從最日常化的生活和行動去渲染一種"憂國憂民,哀而不能"的憂傷無力情緒。
這種隕落和沖擊是不見血的,但隨時又是在爆裂著。這種爆裂是草原上套著白色塑料袋沒有天線的電視機
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看的.手里拿著老師讓思考的問題,看著電影,聽不懂蒙文,還得靠英文字幕.心里對那些問題有些叛逆,看著電影的畫面又很懷舊,電影想表達很多意思,我心里面也想了亂七八糟很多事.
爸爸的聲音很有磁性,給小孩子講成吉思汗的故事.不由得想起我那么小的時候,奶奶也給我講努爾哈赤的故事.這個爸爸只講了成吉思汗,我的奶奶也只講了努爾哈赤.以至于我后來上歷史課,總覺得皇太極是個大壞蛋,但是努爾哈赤從來都是個大英雄.
浪漫印象里的牧人,生活就如草原蒙古人家當中歌唱的一樣美.電影里的牧人,真是足夠現實版.臟臟的破破的衣服,騎著馬進城,突然想起小時候也會在城市里看到那些騎著馬騎著毛驢的鄉下人,沒錯,就覺得他們是很奇怪的鄉下人.
據說拍攝的那個城市叫做海拉爾.驚訝鏡頭拍到的地方怎么只有漢字.一直以為在內蒙古自治區是兩種文字同時使用的,至少火車站牌是兩種文字同時使用的.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那個蒙古漢子真夠善良樸實.來了不認識的陌生人就給殺羊.人家說人家沒錢他就掏出錢來給人家.直腸子的讓人感動.
蘇聯解體的時候,有物價飛漲嗎?
MovieL@moviegoer
1.Urga
1991年,前蘇聯政局動蕩,舉國上下籠罩著不祥的緊張氣氛,眾多信息預示著一場暴風驟雨般的社會變革將要到來。那一年,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組建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他不想因為局勢干擾而放棄拍攝電影,于是選擇在中國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拍攝新片。這既避開了國內復雜紛亂的局勢,也借助電影《蒙古精神》又一次完成了關于民族和歷史的沉重思索。
影片名字《蒙古精神》是意譯,略顯抽象,還有比較通稱的譯名是《套馬桿》、《套馬索》。馳騁草原的蒙古人在放牧時用一種工具來套住動物,即套馬桿(套馬索)。海報上是風中直立于草原低坡的一枝套馬桿,它則是草原上蒙古男女青年野合做愛的一個標志,遠遠望見插立的套馬桿便是告訴人們:不要來打擾他們的歡娛時光。
一望無盡的草原,天空低浮著大朵白云,剛毅的蒙古勇士騎著駿馬在縱橫馳騁,手持長長的套馬桿,拋甩出一個空心索套,以此降服不羈的烈馬野馬或者獵殺逃竄的野狼,這是蒙古人在草原上放牧必須掌握的一項生存技能
“蒙古精神”火爆的劇情片 Urga:鐵馬冰河入夢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