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4 07:50
首映:1988-08-12
年代:1988
時長:164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8
觀看數:16225
來源網:三年影院
【基督最后的誘惑】最後的誘惑 The Last Tempatation
在這里我看到偉大的靈魂不是因為受到救濟天下的感召,而是受到各種功利主義的因素,比如說在最后的高潮段落里,耶穌最后的意愿釘在十字架上,在某一種程度上,在導演所給的鏡頭語言的語境里,有一部分意思是因為受到撒旦的蠱惑后,在死后的日子里會不好。
在這部電影里鮮能看到耶穌的那種憐憫的心態,始終帶有宗教激情分子的狂大,我能看到基督的憤怒,基督的仇視,而沒有了再福音書里的那種慈悲心。
至于誘惑,鏡頭語言不夠,反正所謂的那些誘惑,我覺得鏡頭語言渲染的不夠,比如說誘惑最大的語境里,高潮段落里耶穌平反人的生活,在這種生活里,恬淡感,舒適感不夠,反而覺得在這個時候耶穌還是痛苦的。
在耶穌被猶大高密后,耶穌和羅馬王的鏡頭里,在這個鏡頭描寫里,把羅馬王刻畫的氛圍美好(包括造型,對話里的價值觀念),那觀眾在后來怎么會移情于耶穌。
全篇在這樣一個大題材里,不溫不火,好多的語境里,看得到迷途,迷茫,但是那種宗教的價值,執著,偉岸鮮有看到。
“神,你為什么要選擇我?我為什么一定要死?”耶穌痛苦地向神提問。
電影拍出一個有七情六欲、帶人性的耶穌,他喜歡瑪利亞,他憤怒神殿變成了菜市場,他害怕死亡,他也懷疑神選他作為救世主的決定。這樣凡人化的耶穌,不同于帕索里尼的《馬太福音》神性的耶穌,后者不害怕死亡,堅信上帝決定,無一絲疑惑,兩者對比,個人覺得前者更真實,人未成神前總會帶凡人的品性、煩惱、弱點。
然而人愿相信的不是凡人化、怕死的耶穌,那樣太懦弱了,而是神圣化的耶穌,一個不怕死、可以死而復生的神話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之間沒有界限,萬物都可以通過光線傳達,在黃沙飛揚之處,處女抹大啦在馬房內奉旨生子,至于為什么選擇馬房,有很多種說法,也許那里就是她的家,既然拿撒不是世人打種的,也許真的是在夢中與白馬王子柏拉圖。按理說,那時世人還不屑于人工授精試管嬰孩之類,想生個孩子又不撞破cherry基本上很難,不過那時很多不可能之事靠想就可以達成了,雖然這要靠運氣不一定都那么順利,凡事有意外嘛。
木匠拿撒是個有著太陽具(另一說大陽具)之人,每天仿照著自已的JJ精心為蒼生們用木頭打造神鞭以享云上之樂。同時,拿撒還是個有著遠大理想的男子漢,放今天也就是時刻要實現共產主義的那種人。雙重性格,有點英雄豪杰之概,雖然貪生怕死,喜歡耍無賴,但他對世人強烈的性沖動所形成的愛,足以抵消所有的缺點。拿撒的人造陽器在當時的夜路撒冷名噪一時,當然,這并非因為他的手工有多好,而是他做的特別大,征服這片土地的羅馬皇帝聞訊心那個癢啊,雖然征服土地給他帶來無盡快感,但在房事上
就像我看到有觀眾寫到的:一切讓你心安理得的,都不是真理。
當今的世界,絕大多數現象都已經可以用科學解釋了,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無神論者,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信仰。但是他們已經不需要毫無邏輯可言的神話故事來寄托慰寄。
這部片子在巴黎播出之后,還有信徒縱火燒了影院,可謂他們還活在他們的假想中,不愿意接受現實的拷問。因為一旦接受,他們的精神世界隨之崩塌。
我相信這個世界有神的存在,但他們屬于另一個物種,也就是造物者,而非創造人類。他們創造了甚至比宇宙還廣袤的物。人只是其中的衍生物,在他們眼里不足掛齒,甚至都不知道人的存在。就像人類還沒有找到比夸克還小的物。
也只有這樣,正確對待你的所見,正視你的無知,人類才能跨過無知的邊界。無知永遠存在,但已知相對人類是可以量化的。也可以說已知的才是可量化的。
【基督最后的誘惑】最後的誘惑 The Last Tempatatio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