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我的公眾號:輝煌之歡 huihuangzhihuan3345
這是一個關于音樂、電影介紹的公眾號,目前音樂都是blues歌詞翻譯,大多數均是國內首翻,如Robert Johnson、skip james等人的歌詞全集。
和下面這篇文章一起的還有《David Lynch歌詞翻譯選集(一)》《別的玩音樂的導演們》
------------------------------------------------------------------------------------------------------------------------------
對David Lynch的作品最常見的爭論,就是很多人覺的看不明白。其實在我看來,有沒有個合理的邏輯和完整的解釋,這根本不重要。我不是很在乎片中的邏輯,無論是《妖夜荒蹤》、《穆赫蘭道》,還是《雙峰》,我從來沒有足夠的興趣想要把故事的來朧去脈給搞清楚。
因為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片中的“氛圍”和“單個段落效果”。設計故事邏輯永遠是最簡單的。而“氛圍”和“單個段落效果”,這才是重點,才是這部影視的特質。
(關于“氛圍”,我在《冰血暴》第三季的影評里論述過,所以在這篇文章中就不再多說了。)

12年前,當我看完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后無比震驚,我馬上重看了一次,精準解剖劇中每一個夢境與現實的對照,然后寫了兩篇風格完全不同的評論,投稿到《看電影》雜志,獲得發表,收獲我人生的第一桶金:106元稿費。
12年后,《看電影》雜志的“午夜場”專刊宣告停刊,這本陪伴我看電影旅途的雜志的結束,可能是我迷影初級階段旅程的一個終結,也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迷影精神向另一個方向在進化,大衛·林奇卻依然故我地推出【雙峰】第三季。而這一次,是足足18小時的“林奇主義”影像,而我卻不打算再花36小時去解剖這部劇集,并不是因為評論所說的,看完《雙峰》第一、第二季,讀完《雙峰神秘史》也不一定能弄清第三季,而是我認為看林奇的影像,單從懂與不懂去定義,那就太低檔次了。
一、夢與現實——理解林奇的核心
林奇在劇集中借用意大利國寶級女神莫妮卡·貝魯奇的口說出這段話:“We are like the dreamers who dream and then lives inside the dream.”林奇主義的頂峰作品《穆赫蘭道》和《內陸帝國》可謂完全是這句話的衍生物,尤其是前者

【雙峰 第三季】Horrible movi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