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主演還得了金雞獎。故事非常吸引人,講的是1919年一戰結束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官顧維鈞的故事。帶著對中國電影僅存的希望,找來片子,可惜看了一半便忍不住嘔吐刪除之。
雖然得了金雞獎,據說陳道明一肚子苦水。說實話,我看片子之前對陳道明長什么樣子沒概念,只知道他是個演電視劇的;他在接受采訪時,抱怨最多的是拍攝這部電影缺錢:本應該在凡爾賽宮拍,但因為沒有錢只好租了別的地方頂替。在他們看來仿佛有了錢就能解決問題,拍攝工作最缺乏的是資金。雖然我只看了一半,但我認為即使有了無盡的投資,并且真的能夠通過政府公關,租下凡爾賽宮富麗堂皇的鏡廳來拍攝和會簽訂協議的場景,這撥人依然拍不出更好的東西。因為他們缺乏的,遠不是資金。
我回憶起1999年,當時彌漫著一種長期積弱之下的憤怒,一種“中國可以說不”的思潮。這部電影顯然在這種情緒下拍攝,一號男主角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幼稚的無用的憤青情緒。影片中更是有一種虛偽的、飄渺的民族尊嚴感,許多對白非常不真實。這樣的電影還能得到華表獎、金雞獎

“我的1919”跌宕!$2021 中美會談后隨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