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4 13:06
首映:2006-11-23
年代:2006
時長:117分鐘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評分:7.4
觀看數:31299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鮑比】出品精良!有個美女啊~
(芷寧寫于2007年4月2日)
《鮑比》一片最初給本人的感覺并不好:一處大飯店里的22個人,于1968年6月5日羅伯特·F·肯尼迪被射殺那夜之前,不斷地繁雜地上演著各自的或相互的生活片段。影片伊始,似有導演掌控不了的苗頭,因人物脈絡多,所要敘述的點和線多,從而顯得有點雜亂,出場的每個人不是抱怨滿口就是道理盈嘴,顯得絮絮叨叨又神神道道……本以為又看到了類似鮑勃·迪倫主演的《蒙面與匿名》那樣充斥著莫名與廢話的影片,然而沒看多久,這種感覺便漸漸地消失了,到片尾時,則完全消除。
該片將虛構故事與歷史真實巧妙的嫁接,將人物命運與暗殺事件掛鉤,反應出當時米國民眾的精神世界和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種族沖突、戰爭陰云、毒品泛濫、信仰崩盤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繼哥哥約翰·F·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5年后,鮑比參加了總統競選,不知將赴哥哥后塵的他仿佛一個激情的布道者,擁有不凡的精神世界,給民眾以可以期許美好未來的夢想,他與對手麥卡錫、漢弗萊之間的競爭呈白熱化,而他在加州的競選大本營設在了洛杉磯的大使飯店。
羅伯特·肯尼迪之死是美國最丑惡的1968年中的悲情一幕,之后在1968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上民主黨各路好手更是大打出手,火并的結果是共和黨上臺。
60年代,LBJ這種頂級的政治流氓為了德克薩斯州的軍火商的利益屢屢出老千,死懟越南,美國民運鬧得是越來越兇,而在歐洲,法國掀起了“五月風暴”運動,左翼運動的結果在歐洲是左派相繼上臺,而在美國卻是保守派在戰爭販子們美元的支持上把持朝政,甚至最后德州的小布什再次上臺,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
好在2021年民主黨團結一心,把總統戰爭法案廢除了
書店碰到一個認識的人,邊翻書邊閑聊,就扯到了Bobby這部電影,她沒有看過,就說了主要內容,末了,加了一句:“我喜歡這部電影”。她說:“奇怪啊,你這樣的人怎么會喜歡這樣的電影?”還一臉的不解。這個似乎充滿邏輯力量的反問,讓人語塞,立刻后悔自己多嘴加了個主觀印象。于是只好回答:“我也不知道,就是喜歡吧。”
嗯,喜歡。這個詞或許有些爛俗,但對于一個普通的電影愛好者來說,還有什么比它更能抵擋詰問和自我沉溺的呢?何況,Bobby的確有令人迷戀的東西。
比如,一直喜歡的多線敘事方式,在這部電影中不僅存在,更史無前例地在22個角色中展開,眼花繚亂之余也是某種考驗。
在敘事角度上,導演Emilio Estevez采取的是由小見大的方法,從普通人的瑣事入手,而將影片的靈魂人物的羅伯特?F?肯尼迪僅僅作為背景,以其錄像錄音穿插其間。這種偽記錄片的方法雖然不新穎,但足夠聰明.據說RFK的家人還專門發布聲明對導演表示感激。結尾部分的演說確乎激動人心,體現了RFK的個人魅力和公開的價值觀。
當然,影片的演員也絕不可忽視
Bobby,鮑比,以羅伯特.肯尼迪參議員遇刺事件為主題的電影。人物眾多,大牌云集,線索密集而繁瑣。但,并不是悶片。
那兩個競選團隊的志愿者實習生嗑藥后的瘋狂幻覺拍攝的非常有趣,原來迷幻藥會產生如此奇妙的效果。幾乎看到最后才看出來那個畫著濃妝梳著俗艷大波浪金發的酒店美容師居然是莎朗斯通,年歲真是不饒人喏。
六十年代,一個希望,混亂,變革的時代,他的哥哥約翰被暗殺于達拉斯的街道上,那個時候越戰還沒擴大,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再耳邊回蕩,如果約翰沒有死,那么越戰便不會擴大,甚至可能會結束,但是隨著達拉斯街頭的槍聲的響起,一個可以阻止越戰的人倒下了,而馬丁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一個可以給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予以變革的人倒下了,留下的是一個無法完成的夢想,一場早該結束的沒有意義的戰爭。
鮑比的參選或許是為了他的哥哥沒有完成的事業讓自己完成于是他參加選舉,讓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徹底結束,讓馬丁的夢想早日實現,鮑比他是那個時代給予這個國家最后變革機會的人。
但是當槍聲從酒店中傳出的那一刻,這個最后的機會隨之消失,千帆過而不回。
可是即使鮑比選上總統其結局恐怕也不會比他哥哥好,面對龐大而堅固的利益集團,最美的夢也會無情的擊個粉碎一片片碎片拼不出曾經的夢
若如此他的結局是必然的,即使不是這樣的結局被利益集團所彈劾下臺,或者他無法贏得連任,又或者妥協退讓。
他知道國家需要變革
【鮑比】出品精良!有個美女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