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憂郁癥者往往是悲觀主義者,他們喜歡鉆牛角尖,脾氣不好,波動極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個人身上都有憂郁的分子,都有成為憂郁癥者的潛能,成為那個永遠想不開的人。然而,這種疾病并沒有被大眾了解,多數被誤解為這個人性格不好,難相處,甚至是給臉不要臉,擺什么架子,耍什么脾氣云云。你真的了解他們的內心嗎?他們的隨性是他們所能控制的嗎?
我相信憂郁癥者往往也會是某個領域的翹楚,因為他們的思想更深刻,當真的遇到大的變故時,最冷靜、最超然的是他們。
看前半段賈斯丁的時候,我的心口堵得慌。賈斯丁如題是個憂郁癥者,她萬般努力的在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停的smile,smile,smile單獨出走了幾次又回歸眾人的視線,光從這一點來說她就是成功的。她的掙扎,她如同被繩索綁住雙腳的感覺究竟該向何人訴說?何人又會理解這并不是她的本意?她的新婚丈夫是萬萬不可告訴的,母親一直是自私對婚姻充滿仇視的,父親匆匆離去

看完快過了一個月才克服了拖延癥來寫影評。
你看,我本來是拖延,現在就成了拖延癥。你本來只是抑郁,現在則是抑郁癥。現代社會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給每一項事物命名,然后告訴你他已經知道了原因,但你如何才能不抑郁呢?對不起,科學家們聳聳肩膀,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說真的我不太相信現代醫學所宣稱抑郁癥都有器質性病變,只是許多明顯心因性的原因被科學一統江山的觀點壓制得不敢發聲。自從工業革命大獲全勝以來,我們終于擺脫了巫術和宗教的束縛,尤其是心理學占山為王,一時風光無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飽受抑郁癥和心理治療雙重折磨的現代人如馮導,依靠電影來排解他的心靈苦悶就多少可以理解一些。
如瘟疫一般的心靈病癥,襲擊了K所飾演的加斯汀,廣告公司優秀的文案(廣告公司真是無良行業的最底層沉淀物),豪華婚禮,嘉賓體面,良人在側,卻魂不守舍。巨大星空下的巨大高爾夫球場,彼此兩兩相望,更顯得什么斯文體面都是笑話一場,穿著再豪華,也不過是一具具尿袋糞包的區區渺小肉身。人間倫理,社會關系,愛情契約

[事件]
擺脫這種好萊塢敘事結構的途徑,就在于不再把作品中的“他物”(the Thing)全然視作家庭張力的隱喻,并接受其無意義且不可參透的在場本身。這也正是拉爾斯·馮·特里爾(Lars von Trier)在其2011年的影片《憂郁癥》(Melancholia)中的處理方式。在這部電影中,傳統的被用作情侶戀情障礙的對象/他物(如小行星與外星人等)角色被全然顛倒過來:影片結尾,故事中的他物(即逼近地球的行星)沒有像在《超級8》中那樣退卻,相反,這個星球最終與地球相撞,毀滅了一切生命

【憂郁癥】噢這該死的字數限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