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之后,看似平靜下來的世界實則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一些發達國家開始了更嚴密的管理體制,以求一掃恐怖組織,而這直接導致了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了內戰,以及越來越殘酷的大規模虐殺。美軍上尉謝潑德不斷追蹤一直存在于背地里的神秘男人約翰·保羅。電影整體一般,畫面一般,可能動漫會更好看一些。

「虐殺には、文法がある。言葉なんて、意味はない。意味なんてのは、その上で取り澄まして役に立たない貴族のようなものだ。音は意味をバイパス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其實,跟深層語法無關,跟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無關,約翰的初衷不過是源于最原始的狩獵采集時代的對食物不足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這恐懼足以誘使任何個體群體進行殺戮。從這個角度看,國家間的戰爭、約翰的殺戮與最后上尉的選擇是沒有分別的。
「ある自由を放棄して、ある自由を得る」有人放棄隱私自由換取安全(福柯的dynamic normalization)

劇中 反派這樣說 自己察覺到屠殺之前有一種氛圍 后來總結出一種文法 屠殺的文法 能誘導一個群體互相殘殺
反派又說 這根源是原始社會時 遇到旱災這類情況食物不足 人類社會就會為了掩蓋良心而產生的這種文法 進行屠殺以保存自己
但反派沒有否認 人類也是存在愛 無私奉獻 幫助別人的 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 互幫互助能讓人類更好的生活
這種情況難道就沒有文法嗎(就像后一部和諧里面的日本社會 充滿了互助關愛的氣氛)

《虐殺器官》這部電影,在表現手法上不盡如人意,但是論思想核心卻不乏一些有意思的探討。本片提出了三個可以探討的話題,一是語言塑造思想,二是取舍于自由與安全,三是自保的人性。
要展現語言對人造成的影響,本片除了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外,印象深刻的還是兩人吃披薩看橄欖球賽時,威廉姆斯的那句“沒辦法,這是我的工作”。兩次出現,觀眾得到的信息完全不一樣,別說克洛維斯,連觀眾也被影響了。
自由與安全的取舍不多說,本片也是淺嘗輒止。自保的人性比較有意思。為了生存而犧牲他人

虐殺器官: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兩者共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