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前大半部分所營造的無力的黑色效果不錯,主要人物所呈現的一種自我毀滅般的封閉內心也令人記憶深刻。
不過整體過于缺乏邏輯性的情節轉換和最后近乎歇斯底里的無厘頭喜劇效果,也許是創作者刻意為之吧。

片名最好,和人物的職業養殖及販賣蜆貝相關,也隱喻主人公的社會人際,如同主人公佐和子一般,都是些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普通人,渾渾噩噩地生活在底端。所以沒有什么了不起就必須得努力。前面看來節奏太平,也是字幕太差,版不好,但結尾特別動人,尤其是送殯吃西瓜的一場,曾經和社長有染的老女工心靈雞湯似的說她們都是佐和子的新媽媽,佐和子忍不住問這一班女工是否都和爸爸有染,老女工回答不都是,雞湯的味精感瞬間化解。佐和子的男友織毛衣,明明自己窩囊無用,卻假借向往環保生活,村中的人卻心向東京,其實不過就是圍城。同一機位拍攝的佐和子一次次施肥,從發芽至開花,乃至最后大家分享的大西瓜,設計得恰到好處。被力捧的電影節青年導演,石井裕也難得的溫存、寬容、樂觀,而不激進或扭曲,他的幽默感尤其難等可貴。八零后的新導演大多如此,已經不是三池崇史或園子溫的激進時代了。作為石井院線電影的處女作,他最大的收獲卻應該是古靈精怪的滿島光吧,他們這一茬兒的導演與演員小日子都過得如同他們的作品一般溫暖勵志了。

《從河底問好》喜歡這類題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