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1 10:31
首映:1974-09-11(法國)
年代:1974
時長:104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6
觀看數:2309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自由的幻影】熱播!自殺是為了活著
也許,很多人會贊嘆交換餐廳與廁所功能(入與出,進食與排泄)的高妙設想,但我覺得小女孩失蹤那段更棒,簡單有力。
只有將不可能讓人以一種信服的愿度被接受,荒誕就會展現出它的力量,小女孩這一設想是最好的例子。在教室里,小女孩明明就站在身邊,但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接受了“失蹤”這一具體事件,更絕的是在警長辦公室擬尋人告示的時候,信息是直接向女孩問來的,這不再是“睜眼說瞎話”,影片中的人是百分百確信的,只有觀眾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荒誕的力量就在于此。
1、本篇推薦的歐洲電影是法國、意大利和德國之外的歐洲電影,共計19個歐洲國家。
2、法意德之外的歐洲電影大國,首推英國。但英國的情況又比較特殊,地緣上屬于歐洲,藝術層面卻接近于美國。英國是莎士比亞的故鄉,所以英國有著良好的戲劇傳統,英國電影也有著更多的戲劇化傾向。換言之,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使得英劇有了品質的保證(是英劇,不是英國電影)。除了風格相近以外,在導演和演員層面,英國與美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比如希區柯克,原是英國人,但主要在美國拍片。因為我按照國籍分類,所以將其列在了英國單元里,特此注明。
3、丹麥、瑞典等北歐電影有著德國電影一樣的深刻冷靜,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電影則有拉美電影一樣的奔放熱情,這些都和民族性格有關。
4、前蘇聯、捷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愛沙尼亞等東歐國家,是藝術電影的另一大陣營,人才輩出,高手云集。藝術水準,不輸法國。
5、按慣例,選片子,先選導演
《自由的幻影》是看到現在布努埃爾的電影中,最沒“邏輯”的一部,也許如片中所言,他老人家厭倦了“對稱”,一系列沒頭沒尾的故事,散漫地連綴在一起,以此發問,“自由”真的是你們想要的么?當然如果看作是“有關自由的種種怪現象”還是頗為有趣。當然你可以只做表面解讀,這就是他老人家把自己的經歷怪誕化,把自己的夢境拼貼下,又或者是生活中正統的他借著電影宣泄離經叛道,把社會里的禁忌、荒誕、齷齪全都來個大揭底,并無太多的深意和奧妙。但也許正因為他的電影像夢,而作為夢,有神秘感,有詭異感
半個世紀前的超現實,打碎一切可言的荒誕,盡情的解構,調侃,反諷,批判,以一種近乎嚴肅喜劇的戲謔腔調,毫不留情的對世界非理性的現象,給予自內而為的文化瓦解,這是一種對文明社會的鄙夷,對偽君子歌頌下的顛倒,是在非常規里,進行了一場關乎能指與所指的帽子戲法。
在布努埃爾以安達魯狗坐在光怪陸離而編織的異托邦里,牧師吃喝嫖賭,職員晚上夢見禽獸入屋,面對一幅幅世界文明遺產的建筑圖像,嗤之以鼻,奉為邪典,少年與老婦就性而爭,護士小姐在旅館里遇見受虐狂。一家人坐在馬桶上吃飯
先瞄了一眼簡介再看的影片,心理有預期是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來的。1.之前有陣子看了李翰祥導演拍的風月片(早年間的港片)也是一個個故事串起來,但是這部片子明顯更高級,每個故事都通過一些關聯人物串起來了,而不是直接開始一個新故事。2.記一下記憶很深刻的片段:開頭的人像突然活過來拍打士兵,一直在猜到底是什么照片,看到護士在賓館處有一點點枯燥了,后來搭便車的老師講的故事那里一下就覺得好玩起來,坐馬桶vs餐桌,之后的小故事也都不錯。3.看完之后覺得滿新奇的,又去豆瓣看了評論
【自由的幻影】熱播!自殺是為了活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