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電影《來自亞塞諾瓦茨的達拉》講述一個小女孩達拉(Dara)被送進亞塞諾瓦茨集中營后,在殘暴屠殺下靠天真和勇氣,靠周圍善良人的幫助和犧牲,得以幸存下來。編導意圖的人為痕跡顯得比較明顯,情節比較單一,人物比較臉譜化,缺乏相應能激發觀眾反思的深度,而且還多少帶有民族敵對的情緒,但確實真實反映了當時不亞于德國建立集中營殘酷屠殺猶太人的血腥歷史,而這段歷史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是聞所未聞。影片中犯下罪行的那些劊子手那些屠夫那些惡棍,也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但是在灌輸和教唆下

看完塞爾維亞電影 來自亞賽諾瓦茨的達拉 后補了一下克羅地亞在二戰時期的歷史,大概導演拍這個電影的目的就是這個吧。
不是很喜歡電影本身,主題先行罵克羅地亞人沒問題,民族主義也能接受,但極度厭惡一直拿孩子做文章。開篇骨肉分離和小孩子被殺害很動情,可是一直都是小孩子被殺就沒法看了。小朋友的死亡是為了表現看守的殘暴,可是集中營的看守都是符號化的人物,男的像臉譜,女的像女臉譜,壓根記不住這些反派誰是誰,到底做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就知道他們動不動就殺人。
這也是電影最大的問題
東南歐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關系,有點類似于東北亞的韓國和朝鮮。韓國和朝鮮相互敵對,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而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敵對多年則更多是因為宗教原因。
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人都屬于南部斯拉夫人種,祖祖輩輩生活居住犬牙交錯,兩個民族關系好的時候,大家都是好鄰居好朋友,男女通婚更是不分你我。兩個民族最大的差別就是:克羅地亞人信仰天主教,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就像影片里說的“大家就是比劃十字架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但問題就出在他們生活在一個重要的戰略十字路口

這是一個沉重的故事,種族主義的極端表現,就是不同種族相互間殘殺,這是人類最深刻的悲劇,任何一個物種和動物都不會像人類一樣對自己的同類進行虐殺,這是一種悲劇,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類的惡性會極大地暴露出來。人類各民族只有放下世代恩恨,倡導民族融合和共同發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才能戰勝各種困難,民族之間相互恨視是沒有出路的。
同時,影片也充分歌頌了人類對命運的態度,在極其痛苦,極其殘忍的環境下負重忍耐,能夠把自己的忍耐力發揮到極限而生存下來。
來自亞塞諾瓦茨的達拉:他們的惡行都是假借人民的名義和打著祖國旗號進行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