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8 07:37
首映:2012-06-22(美國)
年代:2012
時長:101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4
觀看數:92666
熱播指數:18
來源網:三年網
末日情緣:神仙必看!不die alone就不會太lonely
在 blockbuster 找四只新碟的租借價才是 £10,結果在 “The Cabin in the Woods” 式的末日以後,拿上手的是 “Seeking a Friend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我一直沒留意女主角是 Keira Knightley,也應該是我一貫不認人的個性,我完全沒在意女主角到底是誰。
——— 關於電影劇情的本身 ———
怎麼呢,我覺得很有無力感。或者,這種公路電影本身想帶出的只不過是溫情浪漫小品,而我卻不知覺地掉進了一個窄小的死朝同。我一直默默的在想,要不是 the end of world,Dodge 根本就不會愛上 Penny,Penny 也只會嫌這個大叔好老土。所以,到底是末日了你你我我大概要豁出去不論工作不論身世不論嗜好話愛就愛的是真愛,又抑或是在平日生活裡頭蓋括了世間的一切包容了你你我我的所有還到底走到一起的才算是真愛。
就是在什麼都變得不再重要的時候,那個人還將你當作世界裡最重要的東西;說到底都是愛的一種。不過,在真實還未末日的世界呢,是不末日就找不到真愛,又抑或是顧及太多以後就不是愛了。我只是覺得世界不末日
看完覺得很沉重,雖然電影描寫的是一個還存在規則的時空但不可否認,世界末日這一沉重的話題與用想見到自己愛的人和親人釀成的梅子酒放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導演也許在末世題材灰色的色調之下發掘一些新的東西,用陽光明媚的公路,暫時放下絕望的眼神去回避毀滅的事實。
行星撞擊地球這樣的事情不是天方夜譚,也許有一天也會光臨我們的頭頂,讓戲劇夢魘的世界和我們的時空交接。無論我們如何發達如何進步在自然面前總是那么無助,雖然看完之后想問為什么人性求生的欲望魔獸在掙脫牢籠之后沒有想到用有限的辦法進行自救或瘋狂。
不是很明白為什么主人公和片中的人在聽到生命倒計時的時候還能如此淡定。當一個40歲處男和一個伊麗莎白遇到的時候,末世也變成了尋找各自夢想和愛情的伊甸園。
它更像是一首年長人的絕望自殺和中年人的按部就班交相混響的挽歌。
喜歡這部電影,緣由一句話:30歲是新的40歲。斯蒂夫卡瑞爾說出這句話時,我心中一動,這句箴言并不是誰都能說出的,缺少足夠的閱歷無法編出這句話。依稀還記得他自編自演的《四十歲的老處男》,好萊塢難得可貴、能夠把握住歲月年輪的才子。
他對歲月的感悟,不經意間會讓觀眾怦然一動,我試圖去解析這句話。人生只有一次40歲的機會,中國人講四十不惑,對于有些男人來說,三十歲是全新的四十歲體驗的開始,這是一句滄桑到讓人心碎的斷言。
《末日情緣》假定了世界末日的來臨,連電視新聞播音員都嘆了氣,說了一句滄桑的話:“27年了,為你們播新聞真是快樂。”他的最好時光已然不在了,迎來終身事業的謝幕,撣撣一地雞毛,拎著灰舊的皮箱,眼眸溢著淚,算一算,也該世界末日了。
妻子縱身從高樓上躍下,七秒鐘飛翔,獲得了內心繁復掙扎的解脫。轟然一聲,尸體砸在剛發動好引擎的汽車上,在他無法承受之重的小心肝上,再添一枚墓碑式巨石。距離世界末日僅僅只有14天了,還能干什么?有些人連最后的時光也忍受不了
女主是Pride and Prejudice 中的Elizabeth ,演技是有那么點浮夸,但總算挺符合Penny這個角色樂觀開朗的性格(很多內心脆弱的人表面上不都這么大大咧咧瘋瘋癲癲甚至有些浮夸么)。男主從一開始就很喪,哪怕不是真的愛Linda吧,竟然也不去挽回她,這種喪堪比《海邊的曼徹斯特》(原諒我沒有看完這部電影,想看的時候點播中已經下架了),還是很到位的:面對世界末日時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平淡無味,然后更添幾分喪氣。
外教給的純英文字幕,很多細節沒看懂,懶得去查,就分成兩半看完了
末日情緣:神仙必看!不die alone就不會太lonely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