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2 00:21
首映:1992-11-04
年代:1992
時長:95 分鐘 / US
語言:法語
評分:8.0
觀看數:30074
熱播指數:95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Jenny Drye主演,《人咬狗》:立場決定是非觀
觀眾面對這樣故意擊破其初始慣性心理定位的時候——尤其是反復幾次——往往呈現出一種惱羞成怒的狀態。這恐怕正是導演所希望的:只有這樣,他才能把面對著黑白畫面的觀眾真的看到那現實中的建筑扎眼的艷紅色墻磚。
這是在用condition將觀眾放在一個區別現實和電影世界的小實驗里。
電影結束,實驗告終,也都無傷大雅。
英國《衛報》評論說《人咬狗》讓《落水狗》看起來像狗雜種一樣,從暴力程度上來說,我基本同意;從沒心沒肺的態度上來說,非常同意。
還有,真沒看出一丁點兒的黑色幽默,黑色調倒真是有點兒,畢竟是部黑白片。
不過,學生作業的創造力倒應該鼓勵鼓勵。
看不下去的電影,并不都是瞌睡片。有些是因為內容太刺激。
比如比利時導演貝諾特 波爾沃爾德自導自演的電影《人咬狗》。
在看《人咬狗》之前,剛看過香港導演彭浩翔的《買兇拍人》。兩部影片都是反類型片,都是低成本制作,都涉及殺手雇人將殺人過程制作成電影。然而,除此之外,它們給人的觀影體驗卻迥若天淵。
《買兇拍人》充滿著荒誕的喜劇氣氛:一臉猥瑣相的殺手、不知世道艱難的富婆、沒能耐的黑幫組織、不得志的電影學院畢業生、專業的臨時演員……
人物如此,情節也很搞:經濟不景氣,連帶著過去的雇主都沒錢雇殺手,逼著殺手得主動去聯系業務。終于找到個雇主,卻要求把殺人的經過拍出來。殺手迫于生計,只好答應。
這些喜劇元素使得原本沉重的拍攝殺人過程這一情節輕盈了許多。而且影片對于導演愿意替殺手拍攝殺人過程一事做足了鋪墊:導演——就是那個不得志的電影學院畢業生——一開始是被殺手脅迫著去拍攝的,而且事先并不知情,以為只是拍個電影而已。之后逐漸淪為殺手的同伙。
《人咬狗》則用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一開始就給人一種強烈的不適感
電影看過二十分鐘就可以確定,男主角是不折不扣的精神病態。
*維基百科:心理病態或精神病態(英語:Psychopathy)通常是指一種人格障礙,患者會表現出持續的反社會行為,缺乏同理心和自責行為,行事偏向大膽(英語:Boldness)、失控,有利己主義(英語:Egotism)行為。該詞通常被認為是社會性病態(英語:sociopathy)的同義詞。
他總是穿著干凈整潔的套裝,經常大笑然后又面無表情地收住,興之所至會念詩,走在路上激動地大發社論,在兩個女伴面前則是風趣有才的情人,一個保護者的形象
殺戮的意義
——《人咬狗》影評
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僵直的坐在Ben旁邊,渾身顫抖,四肢病態的痙攣。Ben對著眼前的DV說:對于這種有心臟病的老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驚嚇給予刺激,激發出病態,然后看著他們吃不到急救藥而亡。Ben身邊的老人痙攣的幅度越來越小,眼珠泛白,無力的開始向Ben身上靠過去。Ben不慌不忙的將老人放平到沙發上。然后得意洋洋的掃蕩屋子里的“戰利品”。
Jenny Drye主演,《人咬狗》:立場決定是非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