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晚上坐飛機飛越西伯利亞上空時點播了這部《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原本想應景驚恐一下,不曾想最后被劇情之凄美所震撼。東方迷信里常講奇冤不雪陰魂不散,這部電影里則講男主因為奇情至深死后變鬼痛不欲生(生?)。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個鬼魂從生到死哀怨的一輩子,是的你沒看錯,每個鬼魂也都有各自的際遇和人生(有鬼生這個詞匯嗎?)片中鬼魂的形象不過就是一條白床單兩個眼洞,沒有特效沒炫技,反而有不少一個簡單動作數分鐘的超長鏡頭。男主死鬼雖由奧斯卡出爐影帝扮演

原來是Indiewire 評出的2017年度十佳攝影之一…搜到的資源不知道咋回事不能讀取字幕,還好這部電影沒啥對話也都能聽懂。拍攝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鏡頭語言來描述情緒,我覺得是遠勝于口頭語言表達的。看到老美竟然拍出了這種類型的電影讓我挺吃驚的,因為節奏和風格更像是法國片。導演很喜歡使用長鏡頭,那個備受爭議的五分鐘,我真的覺得挺棒的,你可以用心感受到女主悲傷情緒的遞進和男主愈發加重的無力感,想起了EVA里64秒單幀定格的長鏡頭,這樣的鏡頭語言在上下文的襯托就真的是神來之筆。
忙碌了近十個小時候,下班后便直奔火車站坐上了回家的動車。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剛好夠看一兩部電影。實在太困,想看一部驚悚恐怖片提提神,卻被這部電影給騙了,《a goast story》。一個鬼的故事。你想象中的鬼是什么樣子?小時候聽過很多大人描述鬼,比如鬼的身體很長,在野外,跟電線桿一樣高;比如,鬼會在頭七回家,晚上在地上撒些灰,第二天便可以看到腳印。我記得小學的時候,一次晚上下著大雨,晚上起來上廁所,隱約看到對門鄰居家門口站著一個白色的人形的東西,我那時候相信它便是鬼
一個鬼魂的無盡守候,無窮執念。
這就是一種孤獨地獄。
看到對面屋子的另一個鬼魂。鬼魂說“我在等某人”他問“等誰?”那個鬼魂悵然“我不記得了。”
當思念和等待的對象都已經被淡忘,剩下的就只有執念本身。
等了又等,等待的人再沒有回來。房子被推倒的時候,另一個鬼魂終于放手而去:“我想不會有人回來了”,瞬間消散,床單頹然委地。
而他還是不甘。眼看廢墟起高樓,眼看荒野遍霓虹。
最后飄然而下,回到一切的最初。白駒過隙,滄海桑田,他看到當初的自己和女友來到這里租房子,可是能改變什么呢

“鬼魅浮生”第二次短評寫超了,不用點進來看,瞎寫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