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3 01:37
首映:1976-11-29
年代:1976
時長:91分鐘
語言:波蘭語
評分:7.2
觀看數:54650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夜茫茫》:那充滿敵意的恐怖的氛圍
《麻風女》電影劇本
根據H·默尼次考夫娜同名小說改編
“西里西亞”創造集體攝制
導演/霍夫曼
編譯/林迪
麻風女,原文tekel,意思有兩個,一指麻風病患者,二指為社會所不容、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人。本片女主人公斯泰芬妮是一位平民出身的貴族家庭教師,她健美聰慧,富有學養,因與貴族青年瓦爾迪馬公爵相愛,遂為貴族社會所不容,受到種種歧視打擊,直到最后死亡。
因門第差別而釀成愛情悲劇,這在等級森嚴并以家族制和血統論為政治、道德基礎的社會,是一種必然現象。以此為題材寫成具有民主性主題的作品,中外都有。本片從貴族階級內部展開矛盾,著重寫瓦爾迪馬追求斯泰芬妮,以及這一行動在他們家族內外所引起的劇烈反應。古堡游園會主要表現貴族們對斯泰芬妮的居傲無禮,反映了他們的階級成見之深;伯爵夫人召開的家族會議則進一步揭示了整個家族不同意這樁婚事的社會政治原因。馬修公爵五十年前愛上斯泰芬妮的奶奶,因愛情天折而留下深重創傷;他同情孫子的遭遇,但又無能為力。瓦爾迪馬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他祖父五十年前同樣的問題
耶爾齊?霍夫曼作品《夜茫茫》觀后座談會紀要
/范達明整理/
時 間:2016年10月7日(星期五)下午15:10—15:45
地 點:杭州南山路202號恒廬美術館底層講堂
(恒廬藝術影吧耶爾齊?霍夫曼作品《夜茫茫》觀后現場)
與會者:(發言序)范達明、金愛武、何吉、黎文飛、張五妹、杜素梅、王謐冶、韓美娣、陸忠佩、孫東明、楊燕、牛玉竹、孫鳳鳳(觀影者:傅琳、馬以樂、陳華、張征輝、周洪澤、曹瑋芬、楊越輝、彭明明、朱藝、朱明、姜天鴻等)
主持人:范達明
記 錄:孫鳳鳳
本片1982年曾在全國公映,我當時在影院看過多遍,還寫過一篇影評
范達明:7、8、9月,按照恒廬美術館以往的慣例,我們休館了三個月,延續9個月的“世界電影年展”已展映了6個月,本月起繼續后3個月,依次將是“東歐電影月”、“拉美電影月”、“亞洲電影月”。安排今天欣賞的《夜茫茫》是部波蘭影片,1982年曾在全國公映過。我當時在本單位(工人文化宮)的影院里看過多遍,還寫過一篇影評
《夜茫茫》:那充滿敵意的恐怖的氛圍
范達明
斯泰芬妮死了。她是在傾盆大雨的茫茫的黑夜中倒下的……
沒有人向她開一槍,沒有人向她刺一刀,然而這是比真刀真槍更為厲害的一擊。
她是死于一種突發的精神上遭遇的巨大摧殘。
她只以為人們在為她與瓦爾迪馬的訂婚祝賀,向她微笑。
她多么盼望著幸福,她變得更加柔情而善良。
然而她周圍那美麗而歡樂的環境并不真正是屬于她的;這對于她來說只是一種虛幻的假象。
她真正是處在一個危險的、充滿敵意的氛圍中。
恐怖一直在包圍著她,如果她離開自己本分的天地而越雷池一步的話。
可她一直沒有預感或做有充分估計——她太善良,也太以善良度人;而恐怖的氛圍作為一種懸念,雖時見端倪,卻在未加劇到一個轉變點時就不會徹底地爆發。
《夜茫茫》的編導從類似希臘命運悲劇的嚴謹構思出發,對斯泰芬妮與其周圍環境的不可協調與尖銳沖突做了通篇的匠心的布局。那加給女主人公的充滿敵意的恐怖的氛圍,從影片一開始就產生了:從預演到爆發,全片先后就有這樣三次境況。
買到英國2區的碟了,開心啊。
還是小學五年級那會兒看的,被大人帶到我家附近的一家二輪影院看的。而且,這大概還是小時候真正喜歡上的第一部外國電影,之前也就是半懂不懂地看個熱鬧。
至今記得片末舞會上,戴著面具的眾人向斯泰芬妮惡語相向,“麻風女!麻風女!!”
還有,斯泰芬妮初次來到莊園,園中那棵老樹,黑森森,枝椏紛亂地伸向空中,鏡頭一出現這棵樹,心里撲騰騰一陣亂跳,就覺得好象有什么不祥要發生。
好久以后才知道,這就是視覺語言的魔力啊!
藏在記憶深處的電影,很小時候看過,現在還有記憶碎片,女主出逃,男主角駕車狂追,女主角緊張地參加舞會,緊張地笑,男主角有個門當戶對的貴族女伴,著男裝,看似滿不在乎其實對女主嫉妒的要命。。。很凄美的電影,制作非常精美。東歐社會主義時期演員雖然也是英俊不凡,但是氣質和西方演員完全不一樣,更嚴肅。
《夜茫茫》:那充滿敵意的恐怖的氛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