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個版本,韓版的處理有更豐富更充盈的人物設定,本來紙之月就是虛幻之物,追求虛幻之物只能滿足自己內心,“即使那是假的,也很美好”。甚至是以更夸張的人物性格放大、去真實地實踐在現實中不會出現卻可能在一念之間想過的行為,一種荒誕的現實主義。女主行為打從小就披上了宗教神化色彩,以己之力拯救他人,自己的行為能夠幫助他人即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即使在意識到事情已經沒有回去的余地時,也意識到“反正死后都會下地獄,和沒趣的天堂比起來,也許地獄更適合自己”

金瑞亨姐姐,這次對不起了。
看到第四集又去補了小說大概,發現這部劇的三觀和觀感,和我不和,我就陪你走到第四集了。下部劇再見。
請告訴我這個《紙之月》有什么好翻拍的?宣揚什么?體驗什么?吸引人的是什么?
宣揚女性大膽解脫無趣婚姻?大姐,你可是出軌啊;最后出軌的奶狗還是渣狗;
體驗和小奶狗紙醉金迷?大姐,你可是拿別人的錢去揮霍啊,即使是壞人的錢也別鉆法律漏洞;
吸引人是女主如何逃避銀行漏洞?無非是銀行內部腐敗讓你鉆了空子,緊張感一點都沒有。
這《紙之月》

【紙之月】韓劇又放大招了!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