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說,這部好萊塢真人版的電影對于動畫粉和普通觀眾來說,應該是兩種不同的觀影體驗。前者可能更希望看到動畫版中的經典畫面,在IMAX-3D的視效下,變得更富有表現力,給人超越2D的真實感。并且在動畫電影曾探討的深邃主題:生命體、進化、靈魂與軀殼、人類與玩偶等等的基礎上,期待著電影版能否提出同樣的哲學思辨?
好萊塢挑戰經典,向來不單單是為了藝術,也是為了生意。這一次,他們把目標瞄準日本經典漫畫和動畫《攻殼機動隊》,拍攝第一部真人版同名電影,自然也不單單是為了滿足一部分原著粉的心思,還要照顧更廣大的觀眾群體。
當人們談起《攻殼機動隊》時,人們談起的通常是日本動畫名導押井守導演的1995年版同名電動畫電影,而不是士郎正宗的漫畫。這恰好顯示出影視作品在當今文化消費中更優勢的地位,也說明了改編方法對作品成功之重要性。

《攻殼機動隊》終于上映,我們再次保持了延遲開畫的傳統。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且,還有兩個國內投資商的參與,《攻殼機動隊》在國內上映,仍然比北美遲了一周。
這空缺的一周時間,國內群眾和媒體不淡定了,在豆瓣和IMDB的引導下,在海外提前看片黨的劇透指引下,不明覺厲的積攢了一大波怨氣,“據說電影沒有尊重原版啦~”、“這次秋褲沒有拯救世界啦~”……可以預見,國內上映后(4月7日)接下來的一周里,“有殼(shell)沒有魂(ghost)”肯定是各大媒體的基調,痛訴對動畫版的情懷——辮子不能剪,咱大清不能亡啊!
<圖片1>
這個結果很好,至少是對《攻殼機動隊》的合理表態,相見不如懷念,暗戀終究會變成當眾打臉。因為,動畫原版就不是什么神作,就算是,也僅僅是宅男們的神作。這個真相應該讓大家知道。謝爾頓和他們的朋友,存在的意義,就是逗樂那些no-nerd的觀眾。
對不起,宅男們,你們還沒有統治世界。

攻殼機動隊:反對"刷白"的抗議;電影選角與權利的游戲;斯嘉麗第三次被強化;其他有趣花絮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