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4 13:13
首映:2006-10-20(美國)
年代:2006
時長:135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8
觀看數:81799
熱播指數:369
來源網:三年網
父輩的旗幟:非常棒的電影
斯皮爾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后已經迷上了二戰片。像去年的《太平洋》、像這部《父輩的旗幟》。
二者的共同點包括a.不頌揚英雄主義、不頌揚甚至反對戰爭、珍視戰場友誼、反思戰爭的價值觀(這條也基本是斯皮爾伯格牌戰爭片的標簽了)。
b.都是三個主角。
《太平洋》中三個人物:戰神巴斯隆被召回本土后又主動返回戰場,并使其新婚妻子在她的生日那天收到了陣亡噩耗;大錘,年輕人,被殘酷的戰爭深深傷害,從此不穿軍裝、不再摸槍。唯有萊奇,沒有走上面兩位任何一位的極端,而是更加冷靜地看待戰爭,看待自己的參戰記憶,令人激賞(順便他還戰勝了那位沒有參戰、軍銜卻比他高的軍官從而贏得愛情)。
這是士兵們的戰后生活,實際上除了生死無虞外,甚至可能比戰場上更為艱難。原因種種樣樣,比如本片的“英雄們”質疑英雄的含義,比如殺人給他們帶來的噩夢......事實上戰場上的士兵要做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如本片印第安人說的“躲避子彈”,活下來,有人要自己死,殺了他。下了戰場的他們沒有了生命危險,離開了fox hole坐上沙發,想的多了
戰爭的殘酷自不必說。 太多的影片都有充分的展現。 這部3個多小時的片子, 看過之后, 我只想說, 弟弟死的太冤了。 好像只是想證明自己并不是膽小鬼, 也是一個英雄, 才在最后的時候選擇死亡。
而這一切的來源是父親的漠視與跟鄙視。 活在哥哥的陰影下, 他其實將戰爭的本質看得更透徹。努力得活著, 為什么在最后一刻。。。 我真是意難平。
英雄,是人們的創造,在偶然之下,一個人恰好被定格在那一瞬間,超然一切的痛苦與災難,在千萬的蕓蕓眾生中,他被稱為英雄。一個人永遠存在那光輝的瞬間,人們銘記他們的英雄帶給他們的希望。一個人若走出那片光,沒有了耀人的形象,他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的光芒,不是塑造一個英雄,而是用它的穿透力,折現“英雄”背后的曲折,內心的掙扎,還原他們真實的一切。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電影猶如他睿智的眼睛,洞察世事,體會人人之間的情懷和哀怨情仇。《父輩的旗幟》通過個人的回憶述說個人在戰爭,社會,國家下的命運,人所作出的人生抉擇。
人類崇尚勝利,膜拜締造勝利的梟雄。他的腳下縱使是堆積如山的尸骨,亦無礙他成為英雄,因為只有他在民眾的視線內,而那些無名之人早已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Ira是那么的倔強,他無法接受英雄這個美名,他嘲笑,反抗,逃跑,因為他不能忘掉他的戰死的戰友,他的戰友更值得這個美譽,而且他從戰爭的炮火里走出是因為的他怯懦(至少他這樣認為)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片《父輩的旗幟》上映以來就成為奧斯卡熱門影片。他用近乎紀錄片的方式拍攝《父輩的旗幟》,在那么多的二戰電影中,你會發現,這或許會是記錄戰爭的最好方式,不需要特別的技巧和渲染,讓人們了解戰爭并懷有敬畏之心的最好方法就是真實地記錄這個人類文明的怪胎。
伊斯特伍德讓英雄們的塑造過程和戰爭中發生的真相兩條線索交錯發生,他即讓生還的人在面對人們歡呼時的做出激烈的內心抉擇,又讓戰爭中的真相如實鋪陳,這里時間不是線性的,空間不是固定的,不同人回憶的交叉,不同場景的回轉闡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真實。可是,塑造英雄的過程讓這個回憶的真實在經歷了慘痛的抉擇后選擇了隱退。真相退去了,只有讓以后的人去發現。
在硫磺島上豎起一面美國國旗并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海軍陸戰隊士兵成為人們的英雄,被接回國內參加政府組織的戰爭債券促銷活動,但他們卻在突如其來的榮譽和自我認知之間掙扎,有人無法承擔起這種巨大差異,不能認可自己僅僅豎起一面旗幟成為英雄而其他弟兄浴血沙場卻默默無聞
看過《硫磺島的來信》之后,這一部電影也是必看的。
同一個戰役,由同一個導演在同一年拍攝了兩部電影,前后腳上映,分別從交戰的兩方入手,雖然題材不太一樣,但都是反戰的主題,這樣的情況影史上不多吧?老東木就任性地玩了一會。
所以觀眾不用詫異為什么兩部電影有些鏡頭的畫面幾乎一模一樣,因為兩部電影幾乎是同時拍攝的,是不是一個劇組我不清楚,但是道具什么的肯定沒換。
上一部是講家書,這一部是講一張插旗的照片引發的故事。照片在美國國內火了,插旗的士兵也就成為了英雄。所以政府把他們召回美國,巡回各大城市,參加美國軍債的發行游說。這部電影戰爭的場面比較多也比較慘,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有點像,士兵參加的活動越多,越不如在戰場上舒坦。為了賣軍債,政府明知有一個士兵不是插旗者也不在乎,對于當局者來說,誰是英雄都一樣。而英雄的風頭一過,又有幾個人會再記得?
兩句臺詞印象比較深:那些死在硫磺島上的才是英雄。他們怎么能想到我們可以用銀質餐具吃飯?(大意)
整體是一部高質量的戰爭電影!電影想要表達的層次都表達了。首先是戰爭的殘酷。雖說沒有其他電影的大場面。但是戰爭的緊迫感和害怕都可以感受的到。其次是沒有過渡宣傳愛國主義精神和個人英雄主義。相反這里的三個英雄是媒體宣傳出來的英雄!也是戰爭背后政治的需要!同事看到從來沒有獨立的戰爭,都是政治利益的博弈!第三,關于戰爭后面士兵心里陰影障礙的再現。戰爭結束,沒有人關心他們。包括職業和社會保障和心里的輔導。都反應了社會的問題。
在拍攝手法上,大量插敘和倒敘的應用
父輩的旗幟:非常棒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