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這個紀錄片時我的內心是沒有過多的波瀾的。也許是因為它所舉例的社交軟件遠離我的生活,而他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如兩極政治或者民主消失)也不發生在我的國家。聽見一群人用如此嚴肅甚至可以說危言聳聽的語句去描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社交媒體,在我深思前確實是覺得荒謬的。
看完后,我慢慢意識到了雖然情況不一,但他們所擔心的問題確乎具有普適性。就我自身的經驗為例。第一,社交媒體攫取了使用者過多的注意力。這大概是手機重度使用者的共識。像我暑假屏幕使用時長十小時起步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如今人人都在面臨的事實:我們使用的智能產品在收集和整理我們的瀏覽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推算出我們的喜好,再以此來推送我們感興趣的廣告,最后幫助一些公司實現盈利。
而這種推送機制都是基于一套算法,這套算法都是互聯網公司背后的軟件工程師和心理學家們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讓我們這些使用者上癮。
他們運用上癮的原理設計了APP向下滑動就能出現更多新內容的功能,人們就在不斷觀看新內容的過程中滿足自己得到及時快感,而且這個過程中是不需要過多的思考的

直到開始下手才感覺到把思路轉成文字有多么困難,但是這個片子是真的引起了我好多好多思緒不得不找個地方一吐為快。
首先對于互聯網操控和掌握人們的行為與思想一事,其實以前覺得沒什么,感覺只有極度缺乏獨立思考的人才會被牽著鼻子走,但是通過片中的講解再結合今年發生的種種(港獨,新冠)就會細思極恐,原來互聯網已經悄無聲息地改變了我們的潛意識。其實仔細想來,互聯網并不是這些現象的罪魁禍首,從古至今,總是不乏偏執狂反社會人格陰謀論者。但互聯網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

當你沒錢買產品時,你就是被賣的產品。各種社交媒體正在競爭著吸引你的注意力,抖音等社交媒體的顧客是廣告商,你的關注就是產品,進一步說,你的認知和行為改變是產品。
抖音等這類公司的目標1是參與度目標,獲取你的關注;2是增長型目標,拓展用戶。而要提高你的參與度需要“正積極強化”,需要技術人員懂勸服技術,利用“增長量黑客心理學”。就像魔術師利用你的潛意識,依據你的數據預判你的行為,利用你心理的弱點,黑入你的心理,引誘你,操縱你,利用你。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被技術主義捆綁的數碼怪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