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開頭,這是要干嘛?看到后半段,真的很寫實。經歷過葬禮的人應該都懂,贍養生病老人的各種矛盾,有的人不愿意出力,有的人出力不討好,反正各有各的難處。我就想起了我奶,我奶生病的時候,我爸說去鄭州看病,錢他自己掏。我大爺和二大爺不同意,說是身體承受不住路上的奔波,就在臨近的市治療。耗了幾年,去年7月份,我奶去世了。我爸花了錢,請了響,沒有聲張,人家說我爸不孝順,啥都沒干。我媽說我爸傻,地也沒有分到一塊,花了那么多錢,還挨別人說。我爸也不在意地呀什么的,他就給我說「麗呀
吉祥如意,今年看的第一部電影,窩在老家看覺得這么真實這么感同身受。我們的生活是雙面的,大城市工作生活在A面,回到老家一下子又到了B面,這兩種生活沒有什么人際交集,遙遠地仿佛是在平行世界,但又不得不因為一些羈絆隨時切換。我們不愿意為了哪一面生活放棄另一面,但又扔不下哪面的生活。我們很猶豫,很兩難,很愧疚,但是又不得不拋下這些羈絆,繼續奔赴。

拋開影評人收沒收錢的話題不談,《吉祥如意》的鏡頭語言,真如天花亂墜的溢美之詞一般,好到需要搬出“新浪潮”“第四面墻”這等術語來對普通觀眾進行信息填鴨么?
個人覺得不然。
漆黑的電影院中,我坐在最好座位所看到的,是少數遠景電影鏡頭和大量懟臉紀錄片鏡頭的來回交替,絕大多數的信息都由臺詞和人物行為提供,鏡頭語言本身能提供的信息極少,即便是少數幾個有背景信息的鏡頭,比如開頭的二孩政策白墻,也都到此為止沒有下文。
那這是個好故事么?
當然,因為真實的力量遠勝一切。

2020年,《吉祥如意》,票房慘敗口碑逆天,但這次我真不想站口碑的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