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8 14:18
首映:2008-07-14(紐約首映) / 2008-07-18(美國)
年代:2008
時長:152分鐘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9.2
觀看數:29823
熱播指數:1031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蝙蝠俠:黑暗騎士”只是一個穿黑天鵝絨衣服的小丑,但他本身也是一種杰作
文/Vince?
人是經不住考驗的
特別是朋友
這是我國著名大家李敖
他在蹲政治大牢的時候,慢慢的就捂出來這個道理了
象他這樣的叱咤風云的人物,朋友那么多
但是等他被國民黨殘害的時候,不見了...
朋友哪去了?
他就說,在大難面前,朋友是最不拿去考驗的
結果就是這樣
昨天的OSCAR.Heath Ledger順利的當選了最佳男主角
本來他還有機會去競爭下屆
可是他無奈的走了
有人說,我才愛上你,卻已失去你
22日也是希斯·萊杰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日。2008年的這一天,年僅29歲的他被發現猝死紐約曼哈頓租住的公寓中。
在TDK里,小丑不僅是出色的高水平犯罪,而且還徹底考驗了這個城市
包括BATMAN
先是讓BATMAN選擇救老相好OR"救世主".大俠救了后者
后來,更絕,把城市人逼到了船上,一邊是城市的老百姓,一邊是囚犯們.兩邊都可以有遙控器在12點決定哪邊OVER掉
這正是考驗的至高境界~
沒想到邪惡的資本主義也有善的一面,兩邊都沒有按,囚犯還先把遙控器丟到了海里
這個考驗算是失敗了
小丑的經典就在把城市的新希望,那個馬臉男,徹底的推向了惡的谷底
這馬臉男真是徹底的瘋了
小時候我不太喜歡Batman,一部分是因為腦筋急轉彎笑他把內褲戴在頭上,
另外就是覺得他只是個普通人,連閃電俠都比他強...
長大了以後才知道,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Christopher Nolan 重新開始的這個蝙蝠俠系列電影,
重點就放在這位超級英雄的"人性"上
這是近幾年的流行:英雄類型片不再只是正邪對抗,同時,英雄要與自己的內心交戰。
Batman Begins 處理的是觀眾沒在大螢幕上看過的情節,不會有要與舊作比較的包袱。
而 The Dark Knight (TDK) 的故事與 Batman (1989) 相同,
TDK 上映後,仍有許多 Tim Burton 的死忠影迷喜愛當年他所營造的魔幻版本,
不過時空不同了,電影技術進步了,現在再回去看89年的蝙蝠俠,這樣的比較是不太公平的。
我很喜歡電影裡的一些對白,可以同時讓角色的性格更加鮮明,也為後來的劇情鋪下伏筆
Criminals in this town used to believe in things... honor, respect...
Look at you. Un? What do you believe in? What do you believe in?
電影從搶銀行開始,歹徒戴著面具搶銀行
為什么要讓大衛芬奇來拍本杰明?我很生氣。這幾乎毀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偶像地位。
如果要讓影片更黑色,干嗎不找蒂姆波頓?他的童話氣質剛好契合這個題材,影片原著不過是菲茨杰拉德給科幻雜志投的稿,它本該就是個神叨叨的故事。
然而他們找了《阿甘正傳》的編劇,找了擅長現實題材的大衛芬奇,終于把它的靈氣徹底消滅,成為一個披著科幻外皮的美版《我這一輩子》。
81屆奧斯卡提名揭曉了,《本杰明巴頓》得到13項提名,而《蝙蝠俠黑暗騎士》卻無緣最佳影片獎。
生不逢時!
今年的動畫安妮獎把最佳長片頒給了《功夫熊貓》,《WALLE》居然顆粒無收。有中國影評人洋洋自得的認為這是“奧運年”效應,我倒不相信美國人會人窮志短到這種地步。
我寧愿相信,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人們更傾向于“笑比哭好”。
《本杰明》還是一本溫暖人心的片子。即使大衛芬奇讓它蒙上黑色調,那至多只是淺黑色。《黑暗騎士》才是直指人心深處最黑色角落的殘酷故事。在流行奧巴馬式美國夢的當下,它無緣奧斯卡,活該。
還有誰能像希斯萊杰這樣去入骨地詮釋一個娛樂性角色?
我要講的不只是《蝙蝠俠:黑暗騎士》這一部電影的風格,而是諾蘭蝙蝠系列的三部電影的全部風格,甚至還會跟諾蘭其他電影扯上關系。
一、現實主義風格:
蝙蝠俠系列電影中,除了諾蘭拍的以外,其他都是走的魔幻主義道路。
為何說現實主義適合這部電影呢?總的來說,主要原因是前段時間在奇葩說上看到了一句話,“只有在神的身上看到人性,才能人的身上看到神性。”如果把英雄塑造成一個天生神力無所不能的超人,你會覺得英雄離我們越來越遠,導致觀眾難以對角色移情。而如果把角色塑造得更現實,使其具有人性
“蝙蝠俠:黑暗騎士”只是一個穿黑天鵝絨衣服的小丑,但他本身也是一種杰作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