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白癡”的低等種姓理發師,為實現開理發沙龍的夢想,意外獲得了身份,并被給予“曼德拉”的名字。他由此成為南北兩村選戰的焦點——任何一方只要獲得他的選票,就能獲勝。而選舉勝利的直接結果,是從將要來此開辦工廠的資本家手上得到巨額賄賂。
兩個村落由兩兄弟劃治,兩人的母親分別歸屬于不同的種姓。兩兄弟的父親,也即原先的村長,之所以取不同種姓的女人為妻,是為了保證村子和平統一。他為此還在南北兩村的中間位置修建了公共廁所,故事的矛盾焦點就由此產生。
加一顆星給題材,畢竟在我村要拍個鄉村選舉片怎么可以呢~~~人物基本也都成立,造型就自帶喜感,雖然后半部分逐漸翻車,一些情節翻來覆去不可信,最后人民群眾支持賤民主角抵制村霸也最多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吧。
不過,從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傳統上印度基層政治的重要特征和21世紀以來的變化。
首先,我們理解的印度種姓制度似乎是很嚴格的等級制度,但在地方上種姓的實踐要復雜多元的多,有些類似我們農村的宗族,也有些的是對于特定職業的壟斷。理解了這一點,就比較好理解片中兩個種姓的政治斗爭
1、喜劇的核心是一系列的巧合,而悲劇的核心則是無法避免的命運;
2、好的喜劇用巧合指向命運,好的悲劇展示命運中的巧合。
羅念生先生一再說,不要被“悲劇”、“喜劇”的字面所蔽,而對于“Tragedy”與“Comedy”的更好翻譯應是:“肅劇”與“諧劇”——區分兩者的是其調性而不是主旨,前者嚴肅莊重,后者詼諧嬉笑,但它們都關心人與他的命運——好的悲劇從不哭哭啼啼,它振奮,好的喜劇也并非嘻嘻哈哈,它辛辣。
因此,在政治(城邦)生活中

《命運理發師》一間廁所引發的社會大戰,拍諷刺喜劇,印度電影真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