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撿到Peter的時候我突然想起《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總感覺這種跨越時間的思念與愛是相通的,看似若無其事,但悲痛已融入生活的每個縫隙角落。貓對于Louis來說就是緬懷和紀念Emily的枇杷樹,就像結尾那個火車上的男人說的, “I think she wanted you to keep painting, so you would not be alone”。

路易斯·韋恩的激情人生。按照片名后后半段,應該也是激情的…
“他是個好人,有才華,憑熱情,激情生活,錢看得淡,可為什么一定要這么“瘋癲亂糟糟的”?不能兼顧嗎?一個大家庭要養,要那么多孩子嗎,還是不如空倉?他是個紳士,一旦有婚姻了,他就開始努力掙錢。那個爵士是伯樂。幸福的日子總是很短暫,所以。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所以感情這個東西,雙刃劍。如何像莊子那樣鼓盆而歌?莊子動情了嗎?”
下飯看了一半,再看今晚又荒廢了,跳出來看,總體劇情很簡單,確實一般這種古裝劇,不容易踩雷

2022新年的第一天,我看了這部電影,第一次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表演,他是當之無愧的好演員,只是片中部分情節似有意讓人感傷。這部傳記片展現了韋恩與妻子深情的愛與理解以及他創作貓世界的激情。他的作品破天荒地連結了貓與人的世界,從此在歐洲貓不再被人視為不祥之物而進入了千家萬戶。
韋恩與妻子的一段對話:

用貓的愛發電
——簡評《路易斯·韋恩的激情人生》
如今,貓的可愛已經征服了相當多的人。“貓即正義”。當然,現今對貓的厭惡也是不會消失的,而且“養貓”仍然是“孤獨”的代名詞。但是,在一百年多前,對貓的厭惡和利用,顯然更普遍。貓是惡魔的使者,是陰暗的,是反秩序,是神經病的象征。
電影《路易斯·韋恩的激情人生》,講的是著名“繪貓家”,路易斯·韋恩的故事。他畫的貓,改善了很多人對貓的態度。聽起來有點夸張,難道那些人就因為一些以貓為主角的繪畫,就改變了對貓的看法了嗎?不太可信
路易斯·韋恩的激情人生:「不語174」《路易斯韋恩的激情人生》影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