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萊塢的頭腦清楚的電影人都非常明白兩個道理,那就是尊重觀眾的智商,還有就是跟觀眾的習慣思維斗爭到底。我們一眼就看出一定能活到最后的,即使死也要死得其所的心理醫生根本不給咱鋪墊一下就咣一槍,一句廢話沒有,就毫無價值得死了,這個東西雖然大家都有點接受不了但畢竟離真實更進了一步。還有就是反面人物的智商噌噌的長,以往我們覺得主角的一個一定能夠給敵人重創的巧思卻被敵人巧妙的化解,這種做法真是太合理了,從這里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勢均力敵的較量,把我們從正義必勝的簡單思維中拉了出來。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小時候看電視,總愛把劇中人分成好人和壞蛋,好人注定不平安,壞蛋注定要使壞。于是,幼小的心靈里總要為好人擔驚受怕,暗暗著急,詛咒壞蛋不得好死。
長大了,越來越發現好人和壞蛋的二分法真是顯得有點幼稚。人是一種太復雜的動物,研究人性注定到最后面對的是混沌一片,是說不清的。
滔滔濁世,蕓蕓眾生,他們行善,他們作惡,有時一人集兩者于一身,以善惡把人分為兩大涇渭分明的陣營,殊不妥當。
歷代的開國之君,哪個不是殺人盈野,哪個不是功績著世,他們是好人還是壞蛋呢?
一介山野匹夫,受不了官家或者權貴的逼迫或者暗使絆子,憤而拔刀,他們是好人還是壞蛋呢?(多言一句,突然想起一個例子,金庸小說《連城訣》的主人公原型,這個故事在《連城訣》后記里講得十分清楚。)
于是,從道德上的判斷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蛋這個問題,先擱一邊兒吧。
不過,這并不影響人們在生活中的自我標榜,你說你是我好人,說明對我是無害的,容易贏得信任。
政府是一個群體里標榜的最大好人,而警察局更應該是好人中的好人

最后!在樹林里!伊桑·霍克拿的是把銀色的槍!后來的特寫鏡頭他的槍變成黑色的M9了 再后來又變回銀色了!你們不信自己去看!
哈哈哈哈哈哈~```

也不知道編劇是怎么一拍腦門想出來這么個創意,讓一群警察于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在一所普通的警署聯合里面的罪犯去對抗外面的黑警察這樣的故事。
看,這句一句話主線里把時間,人物和地點全都交代清楚了。
但是當我們往上追溯影片的立意,即小警察的公義時,就會發現這樣的表達方式太小了,他沒有辦法真正將立意高度體現出來,反而因為過于追求警匪聯手的創意導致局面變小以及bug百出。
立意混亂在于影片結尾,退休警察徹底不知道怎么選擇,于是死了,醫生曖昧不清死了,小匪徒兩個因為過于聰明死了

【血濺13號警署】2005年,好故事是對生活的比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