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6 07:29
首映:2015-12-03(丹麥)
年代:2015
時長:100分鐘
語言:丹麥語,德語,英語
評分:8.7
觀看數:97312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二刷!戰敗不久,地雷區的德兵(俘虜)和丹麥軍民(使役者)的角度
這也許是今年我看過的最好的戰爭電影,也是我看過的戰爭電影中的最佳之一。
我數次捂上眼睛等待一聲巨響,這種提心吊膽的體驗貫穿始終,排雷的恐怖正在于此。
作為戰爭報復的一部分,勝利者把戰爭后期匆忙組織起來的而后被迅速擊潰成為俘虜的少年趕進了雷場。
他們只經過最簡單的培訓,幾乎是注定的高傷亡被視作血債血償的一部分,甚至他們一邊這樣做還一邊想“他們做的比我們做的殘忍多了”。
當他們在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他們也意識到,這就是殘忍。但是曾經的敵人死,總好過自己人死
二戰結束后,一群稚氣未脫的德國戰俘天真地相信把沙灘上的一百五十萬顆地雷排完后就可以回家,重建他們心中的德意志。然而戰友們的死去,親兄弟被炸得尸骨無存,絕望的恩斯特最后一次給伊麗莎白的娃娃包扎好后,在所有人的面前走進了地雷區炸成了血色的泥沙的鏡頭成了整部沒有高潮的電影中最沉重的一幕。戰爭的創傷是無法愈合的,后果也是不可挽回的,若不是完成了自我救贖把最后四位少年送到了邊境的卡爾中士,那么這些少年真的就“在丹麥的土地上向蒼蠅一樣死去”了。
最近看過太多真實戰爭改編的電影
跟猩猩是遠房親戚的我們,和牠們一樣,血液裏也流著自相殘殺的基因。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能更輕易,更大量地進行出師有名的謀殺。你可知道輕輕按下一個按鈕後,會有多少人喪身於原子彈下嗎?現代科技能讓我們殺人不沾血,坐在總統府下指令的雙手不會染血,坐在戰機上投放炸彈的雙手也不會染血,安坐家中支持戰爭的雙手更不會染血。看不見的東西不就等於不存在嗎?就是這種疏離感,令很多人能亳無罪惡感地置身事外。
故事開初的中士,他有同情那班德國青年嗎?沒有。人家只不過拿著丹麥國旗,而且還是摺得非常整齊的,中士便忍不住要對他拳打腳踢。最後還要加一句︰這是我的土地。( 很喜歡電影名名字:Land of Mine。這是一片埋了數以萬計的土地,也正正因為這是我的國家,我的土地,所以才要踐踏我國家的人來清理好這個地方。) 這樣的火爆老頭,誰能猜到他會同情這班被派來拆彈的德國青年?一切的感情源於活生生的接解,面對面的了解。在軍營中的將士不會知道,原來所謂納粹魔頭的小孩,在害怕的時候也會哭著找媽媽 ,原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想起老師說過的話:“這是日本政府的錯,而不是日本人民!”雖說仇恨在曾經的苦難下完全無可指責,換做任何人都無法輕易原諒,但是戰爭之下的“加害者”可能也有諸多無奈!總之戰爭真的是無比殘忍!對于年少的他們,在藍天白云下的海灘上自由的奔跑不應是一種奢望!
有時“人微言輕”的人做事需要戰戰兢兢,但是那些擁有絕對權力的人怎么忍心因自己的所謂國家利益,引發另一個國家的戰火,造成無數家庭的碎裂,無數人民的苦難!
幸而給了個happy ending,幸而指揮官暴怒無常下有一顆善良的心
故事的發展線很有層次,從挖雷引發出很多耐人尋味的事,值得我們思考人性。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有時會對于“強烈不滿,強烈譴責”表達出強烈不滿,嘴上也總掛著不行打它呀這種不負責任的話語。或者我們真的無法理解戰爭帶給我們的傷害。戰爭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而最無法面對的就是死亡。對于深入骨髓的恨,軍士長不恨侵略者嗎?電影一開始就說明了,但是最后呢?我永遠相信愛一定勝于恨~~~不過電影只有一個小時40分鐘,對于結尾中的一些交代還是過于倉促,可以更好。
這是一部很少人知道的電影,這也是一段很少人知道的歷史。又是一部令人心碎的電影
二次結束,德國戰敗,大批被捕的德國士兵成為了俘虜。戰爭期間,德軍曾在丹麥西海岸埋下了超過150萬枚地雷。這些德國戰俘被迫成了活體地雷探測器。
在丹麥軍官的帶領下,那些只是孩子的俘虜們開始了排雷行動,他們用血肉之軀一步一步的凈化著長長的海岸線。
當任務結束,幸存的孩子們歡喜的以為終于逃脫了死神可以回到故鄉之時,等待著他們的,卻是另一項同樣殘酷的任務。
控訴戰爭的影片國內從來不少。看來看去
二刷!戰敗不久,地雷區的德兵(俘虜)和丹麥軍民(使役者)的角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