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08:32
首映:2001-10-19
年代:2001
時長:131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8
觀看數:94511
熱播指數:294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最后的城堡】2001年,我猜中了開頭......
?一面被倒置的美國旗幟曾出現在影片原定的海報中,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海報中的旗幟被主演們的面孔替代。
需要搞懂的問題一一
①本片名為《 THE LAST CASTLE 》,最后的城堡指的是哪座,又屬于誰?
②在電影情節中,并未出現旗幟倒掛的場景,導演在原定海報顯眼處設計倒掛旗幟所謂何意?
———————正片開始————————
歌詞由軍犯唱出,看似反映的定是軍犯的內心,實則身為典獄長的溫特又何嘗不需要打發無聊。
隨即便出現了以下場景:
軍犯正為一顆籃球爭執叫囂,溫特在“看臺”觀賞
看到埃爾文我總是會想起陳巖石。在抵御外寇保衛國家的戰場上無論如何慘烈人寰血肉橫飛,總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這種感覺能夠充盈著一位普通戰士使其火線縱橫忘故生死。但是火線歸來的英雄會驚詫萬分的發現自己舍生忘死保衛的國家正存在可能比火線對面的敵人更加罪惡的罪惡,國家的敵人不只是在遙遠的前線而且就在故鄉在眼前,而且對方(溫特上校)還時時刻刻代表著國家。英雄無路,正如蘭博所說:“是他們逼我流了第一滴血!”
不消說,埃爾文久經考驗的信念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往下面有兩種可能的發展方向。第一種是個人主義的,如蘭博一樣,堅持自己一貫的懲惡揚善不屈不撓的氣質,與壞人毫不妥協的斗爭下去。其斗爭方式是純粹軍事化的,這也是蘭博唯一擅長也唯一能想到的方式。用軍事斗爭方式來處理國內糾紛的后果可想而知——英雄瞬間變為悍匪,無論初衷是多么苦不堪言,但只要一拿起槍,就已經完成了審判書。第二種是國家主義的,如埃爾文一樣,既要斗爭又要保持國家信仰:斗爭是手段,斗爭的目的是為了清洗國家肌體上的有害細菌
終于找了個很輕松的時間認真的看完了這部電影,直到聽完了最后的音樂。也許這只是一部電影,沒有必要如此認真,但如果你也一直欣賞真正的軍人的話,我想你也會感慨頗深。
埃爾文這名顯赫一時的三星將軍并沒有故意想和典獄長作對,但兩種人對人性截然不同的態度,導致了最后的大沖突,將軍最后用自己的性命換回了監獄囚犯們的自由和尊嚴,也換回了自己的作為一個將領最崇高的尊嚴。
(電影開始不久)將軍在參觀典獄長軍事收藏時對侍衛答了一句頗為韻味的話“任何有這樣搜藏的人,都是從未上過戰場的人,就拿這個沙羅來說,看見這個就會令人回憶起痛苦的戰爭”。此時的典獄長正在一旁找出一本封底有將軍相片的書,想要他簽名,但聽到這句話,他馬上變臉,從這里開始產生了對將軍的敵意,也正是他的心胸狹窄和對軍犯人性的漠視才一步一步導致了他最后的可憐的結局。
將軍每一次犯規時,本意都是為了幫助犯人找回軍人的自信和尊嚴,但都被典獄長認為是對他權威的冒犯,當軍犯都對這位氣宇不凡的將軍行軍禮時,典獄長更是無法容忍。
【最后的城堡】2001年,我猜中了開頭......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