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5 22:45
首映:2012-05-18(中國大陸)
年代:2012
時長:10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粵語
評分:7.5
觀看數:16936
來源網:三年影院
浮城大亨:文藝片的魅力
這是一部沒有寫成功到什么地步,而是從頭回想,從一個小人物,經歷人生中的起浮。波折,受過的累,當成功后這一些全然不算什么。香港的歷史在其中,當我們總是匆忙的時候,是否會回頭想想,所有這樣的一切值嗎?是否是按心中的意愿去做。我們所追求的是我們內心想要的嗎。這里面將個人的奮斗與自己內在的復雜心情去對照。不錯的片子,值得去看,去思考。
我認為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東西,他并不是想表達一種困惑,而對于困惑的回答才是關鍵。說到底,就是不忘本。
我是誰?是從開頭就一直在強調的。他的父母雖然信奉的是基督教,但骨子里的價值觀念仍是徹徹底底的中國傳統,比如長兄為父,子承父業,重親情。他們實際上并不清楚天堂是什么,天堂只是象征更好的生活。
他和他的母親一樣,從頭到尾并沒有很多欲望,他們踏出的每一步實際上都是為了家人更好的生存下去。比如他一開始考東印度公司是為了工錢,他母親考船主牌是為了領回子女。
當上升到國家層面
特別喜歡看這種有歷史感的電影,有歷史背景的襯托,總是感覺是真實事件。加上有郭富城的加盟,導演和演員都是不錯的。
有一段老師教大家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在60年代,的確是很感人的。
只是電影的主角其實倒不是黑頭發黃皮膚的,這也是電影里不斷出現的“我是誰”的來由吧。包括香港的護照,這也是香港人一直在問的問題吧。
原配夫人不如之后認識的,這是人之常情吧。
電影里無處不在的老外優越感,有點讓人感覺壓抑。
故事的背景是香港,不知道故事的原型是誰,最后的身世揭秘
近年來華人文藝電影的堅守,不在內地,不在臺灣,反而多在香港。羅啟銳的《歲月神偷》,許鞍華的《桃姐》,都可謂其中翹楚。但兩部電影或懷舊感傷,或沉靜溫暖,均限于小品格局。而嚴浩闊別影壇多年的回歸作品《浮城大亨》(以下簡稱《浮城》),卻以抒情史詩般的深度和力度,開啟了新世紀香港文藝電影以至于華人文藝電影的新篇章。
《浮城》的深度,在于通過“洋雜”布華泉傳奇成功的一生,刻畫出其個人奮斗的坎坷艱辛,從而反映出現代香港的艱難崛起歷程,并從中提煉中西雙方有價值的文化認同。下面將主要談中西文化沖突的問題。
涉及中西文化沖突和差異的華語電影并不少見,也不乏優秀作品。徐克的《黃飛鴻》系列,鄭曉龍的《刮痧》,以至于高志森,許冠文的《雞同鴨講》,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和討論過這一問題,其中以徐克的作品最有影響力。但是這些作品始終是虛構的成分為多,而《浮城》以真人真事為藍本,則更具說服力。
《浮城》的主人公布華泉是被遺棄的混血兒,其生母是被外國水兵欺騙糟蹋的專收水兵剩菜的漁家女,養父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漁民
一早起來看完了《浮城大亨》。
可以認字,讀書真是太好了。
有工做,有書讀,有人愛,真好。
JC有個阿姨,不識字,在教會學會了識字,可以讀圣經,在聚會的團契中,分享福音,比那些浮塵俗世的人強多了。
有句話:
人的盡頭,神的開始。
有個傳道人說,有些人神是碰也不會碰的。聽得我心驚膽戰。我對自己說,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沉靜學道。我愿能更多依靠主,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
路加福音(Luke) 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本人很喜歡看傳記類和文藝類電影,又由于好久沒有什么像樣的港產傳記類電影了所以對《浮城大亨》很是期待!!不過,,,不過看完后還是有一點沮喪!!《浮城大亨》在質量上算一般般吧甚至還有些作假! 不過本片有一個亮點那就是飾演布華泉年輕母親的何超儀!一般何超儀在人們心中好像都是一種冷艷和妖嬈的感覺,而支這次她卻將一個中年女性表現的恰到好處,雖然演出的時間不是很久而且很快就用鮑起靜給替換了吧!然而無論從動作還是語言,對于她來說都是很不錯的!從《維多利亞號》我總覺得她絕對不是靠自己父親而出道而成名,她可能由于很多種限制條件,使自己不被外界看好不,不過她的行動告訴我們,事實不是這樣!!!當照片中的全家福中布華泉的母親突然變成鮑起靜時我好像還有些遺憾,為什么何超儀為什么 不貫穿于全劇呢!可能是年齡的問題吧!當然我不是否定鮑起靜 相反我很喜歡她 ,鮑起靜在全片中也算本色出演吧!!好我們說說郭富城和楊采妮,好像從《父子》后這兩位好像就是一對情侶搭檔了
浮城大亨:文藝片的魅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