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人類學票友,用費老寫的這四個字當做標題,一確實這四個字兒對我來說感情特別深厚,再一個,確實這部電影說的就是這么一個這片土地上永恒不變的話題。但寫這四個字之前呢,還是想說一個不算題外的題外話:如何拍好主旋律。
主旋律電影,這是一個被生造且在如今的網絡語境當中已經被異化的名詞。主旋律電影這個幾個字沒有絲毫貶義,甚至連類型片都算不上,只不過是通過電影去描述傳達一些政府或者說約定俗成的政治正確樣板戲。電影強如美國(獨立日,與狼共舞等,甚至姜戈)蘇聯者(雁南飛,解放等),邊緣如澳洲者(澳大利亞,鋼琴課等),都有屬于自己的主旋律電影,不受任何意識形態民族文化影響,是電影藝術和人類文明共有的符號。結構主義人類學家斯特勞斯也曾經說過,文化之間會有差異,但人類的思維結構是相同的。所以有電影的地方就有主旋律,甚至可以說主旋律是檢驗一個導演的試金石,當今我朝很多自謂剛強獨立的導演對此電影不屑一顧,認為自己高尚無暇,不愿意當專制政府幫兇

在中國,或者不僅僅在中國,人們很喜歡用價值判斷代替事實判斷。這個問題出現在對很多歷史問題的分析上。比如過去一說義和團,就是英雄,后來才知道里面還有很多其他。同樣,對于主旋律影片,由于對社會現實的不滿,有些人看都不看就罵。我們是一個缺少或者不屑于進行以史得論,相反喜歡史從論出的國家。這是悲哀。

【第一書記】視聽享受的傳記片 另一只眼的解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