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3 05:29
首映:2007-12-12(中國大陸) / 2007-12-13(中國香港)
年代:2007
時長:126分鐘 / 11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7
觀看數:50271
熱播指數:1325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匠心!《投名狀》:一場一夜情引發的銀幕神話
這片子其實蠻壓抑,每個人都堅持著自己的堅持,卻都糾纏了太多的不懂。他們都曾經認為這世界是那么的簡單,龐以為只要有了朝廷的認可和地位便可以造福一方,為了這一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二虎以為只要有了兄弟的情誼,就不再有天不再有地;午陽以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做了就是對的,就是理。不過,龐沒有弄懂這個世界,二虎沒有明白這個世界,午陽也無法判斷這個世界。龐最依仗的朝廷害死了他,二虎最信仰的結義兄弟害了他,午陽還在做著他認為對的事情,只是永遠也理不順這千絲萬縷。
猜不透的人心,只是你不懂而已。
從“臥虎藏龍”笑傲奧斯卡開始,近幾年國產古裝大片可謂風氣云涌,佳作迭出,但大都因流于形式,缺乏故事的強力支撐被廣為詬病。如果說“英雄”對畫面的終極追求還算領一時風氣的話,。好萊塢的編劇罷工每天損失2000萬美刀,我覺著中國的編劇如果下崗,指不定咱們還能多看幾部好片,浩如煙海的古典名著里,稍微拾掇下都比現在的編劇編出來的圓滿。還好,2006年香港同袍出手相助,“墨攻”的故事性就好過“英雄”,“無極”,“夜宴”,“功夫”,“滿城盡帶黃金甲”,贏得“不是大片的大片”的口碑。還好,2007年導演們集體覺醒,形式高于內容的把戲再也玩不下去。
《投名狀》的原型故事是歷史上的“刺馬”案。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一案,被列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當年審案的最終結果,是貧民張汶祥因告狀不成等小事與馬結怨,從而私通海盜刺馬。參與過審案的一名叫做顏士璋的官員卻在私人的《南行日記》里暗示馬新貽的真正死因是卷入了朝廷和湘軍的斗爭。但民間的文藝家們顯然更喜歡這樣的傳奇:馬新貽曾在鎮壓太平軍的戰役中被俘,與張汶祥、曹二虎結為兄弟
突然發現以前為這部電影還特意寫了篇 2008.3.3
現在談論投名狀似乎已經很過時,因為喧鬧的時間早就過去了。 但在個人生活上我天生叛逆,不善合群,你每個人都追求一個東西時,我想那個東西也已經沒有什么特殊的價值了。待大家都感覺那沒意思時,你再來慢慢看看,研究研究,才會發現這個流行流行的理由。
就像《東風破》這首歌,很多人都只是因為別人覺得它好聽,所以潛意識里覺得也很好聽。
東風破這首歌我是最近剛剛覺得很好聽。你可以說我沒有時尚感,時尚敏捷力太低,但同樣的,我有我的思維方式,以及對待世事的態度和角度.
投名狀開始時電影畫面極度灰暗,這正是符合人物那時的境遇以及時代.
李連杰是整個電影的核心人物以及我們任何有野心的人的標志.
李連杰的第一句臺詞是;我的人都死光了,就剩我一個. 我是裝死的.------都沒了.
李連杰顯然是一個被時代逼出來的人物,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從此以后,他變成了一個厚黑家,但顯然不是一個成功的厚黑大師,他不停的保證,不停的承諾:
.十五日,十日
[投名狀]
來自于皇甫的新浪博客
年初先去影院看投名狀,后又買了三區版DVD,對比發現差別巨大,一直想整理一下這些差別,但都太懶了。昨天在時光網看到一個網友整理的資料,比我原來觀察出來的還要全面,所以以他的文章為基礎,再加一些自己的解讀放在這兒,算是偷個懶,呵呵。
1.開頭字幕港版稱:太平天國期間,中國共死亡7千萬人,相當于二戰期間全世界死亡人數云云,大陸僅以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等詞句概括。這句話被刪除有明顯政治考量,還有就是大陸版極力避免太平天國的出現,下面還有很多這方面的修改。
匠心!《投名狀》:一場一夜情引發的銀幕神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