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23:51
首映:2010-10-29
年代:2010
時長:
語言:哈薩克語
評分:7.8
觀看數:20417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永生羊:2010,多一點兒這樣的作品
一段簡單而觸人心弦的故事,映在唯美的畫面中,落在略帶憂傷的琴弦上。這部電影,用一種樸素、自然的姿態,述說了哈薩克人關于生命及其傳承的獨特詮釋和理解,不泛濫的詩意,似乎不經意間,觀者有淚。
風景超美,攝影講究,故事簡單不虐,超治愈!如果不是看簡介,我真以為這個國外的作品。不是說國外的就好,我的意思是電影很純粹,純粹到沒有受到某種特定的文化的影響,沒有落入某種套路。電影就是電影本身,這很好。
攝影很贊,風光非常美,構圖很用心,細膩又不張揚,盡顯自然之美,連帳篷里的都特別有儀式感,光線好美。故事簡簡單單一點都不虐,觀影就是愉悅,毫無心理負擔,或者說把虐處理的很冷靜,沒有過度渲染。總之就是治愈。
《永生羊》:充滿誠意 遠非優秀
魯迅先生曾經講過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當然很有道理。
但反過來卻不能行得通。電影《永生羊》就是鮮明的例子,雖然是民族的,卻未必是世界的。
《永生羊》的宣傳語是一部“東方意韻的詩意電影、哈薩克人的生活畫卷”,在我看來,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做到了“東方”、“哈薩克”甚至“畫卷”,但卻未必能夠算得上是“生活”,也難以談得“意韻”,更不能稱之為“詩意電影”。
無疑,在大多數人看來,《永生羊》都是原汁原味的“哈薩克”電影。但是,我想這種“原汁原味”應該是來自于陌生,大多數觀眾對于哈薩克這個古老的民族亦如我般陌生,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了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即便是如同導演高峰所言那般是漢族人扮演的哈薩克民族的故事,只要它講述了一個游牧民族的故事,出現了草原、羊群、蒙古包,我可能就會覺得很“哈薩克”。也就是說,我認為《永生羊》首先在題材上占有了一個先天的優勢,即這個題材是一個絕大多數人的認識盲區,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所以
很喜歡這樣的作品,原生態,質樸、干凈、純粹。《永生羊》是一部反映哈薩克民族生活的電影。
游牧民族奔馬馳騁在美麗的大草原,藍天白云,風景秀麗,極富有民族特色的氈房,裊裊炊煙,美酒奶茶,衣冠簡樸古風存。哈薩克人的樸實,樂觀,坦然,心胸博大,忠誠,都在《永生羊》這部電影中自然流露。
不知疲倦的長鏡頭,讓全片看起來更像哈薩克風光片。片中美麗的哈薩克姑娘,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哈族大學同學。長發飄飄,美麗動人,忠厚熱情。
大學4年一喝酒就要輸給她,奔放的性格讓我們更像兄弟。畢業之后,就很少和她聯系,不過逢年過節都要發短信互相祝福。大學4年,幾乎有一年半我們是混在一起的,一起吃喝,一起逃課,結伴兒氣老師,商量好似的遲到,更多的是安靜的坐在一塊兒談心,樂忠于發大財的白日夢。
她喜歡唱歌,能歌善舞,就像《永生羊》中表現的一樣,每一個哈薩克人都具有舞蹈天賦音樂細胞,哪怕是再簡單的節奏,他們都能翩翩起舞。每年學校紅五月歌唱比賽,我倆絕對是男女領唱。
想起她過生日那天穿的紅色長裙,戴著極富有民族特色的耳墜兒
這是一個發生在上世紀20-30年代的哈薩克族故事,這也是個比山楂樹更為單純的愛戀的故事.
男女主角在賽馬中相遇,男主角自此愛上了女主角,女主角抗爭命運,在婚禮上與心愛的人私奔,男主角放走兩人,五年后,女主角喪夫,又被家族人嫌棄,這時,在故事中奶奶的主持下,女主角嫁給了男主角,但是,她的兩個孩子必須留在原來家族.在接下來的生活中,男女主角慢慢產生了感情,可是,作為一個母親,又思念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最終,她放棄了現在的生活,選擇回到兩個孩子身邊,而男主角則繼續單身著,等待著他們的再次相遇??
整個電影很平婉的敘述著故事,看到最后,還給人以一種一游未盡的感覺,感覺這個故事還會繼續這樣往下發展著,就像我們的生活,會這樣無窮盡的繼續走下去??
這是一部完全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在敘述著她們對命運的抗爭,對命運的無奈,在敘述著她們的堅強,對美好的渴望,雖然可能民族不同,但是,都有共通性的,也正是這點感動著我們~
永生羊:2010,多一點兒這樣的作品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