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馮導拍了一部《手機》,今年美國人也造了一部以手機為主題的電影《一線生機》。同樣是商業片,但是《一線生機》商業得相當銅錢響,1小時45分鐘始終叫人揪著心。雖然明知道是折磨你,但是就和麻辣燙一樣,不折磨人不過癮。
《一線生機》的創作動機應該非常簡單,生活中經常能碰見別人打錯電話的事,編劇就從這種小事出發,設計了整個故事:如果是個女人打來的求助電話呢?這樣一來整個故事的真實性就迅速上升了。
應該說,這種構思并無復雜之處,但是接下來的差別就相當大了。《一線生機》這個故事之所以能一直抓得住觀眾,生活化、真實性只是其中一點,更重要的是其中體現了美國人民勤勞勇敢、動手能力強的特點。
綁匪綁架了女主人公,又怎么可能笨到留給她一部電話的程度呢?降低匪徒的智商,就是傷害觀眾的情商。但是,沒有一部電話,這片子怎么繼續呢?所以,匪徒砸爛了囚禁地點的老式電話機。而前面情節有分教:該女士是一名自然課教師。而且,美國又是發明電話的國家。因此,接下來女主人公就可以把電話拼湊起來

一處疑問:
男人把攝象機存入銀行,說明他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那么為何在機場少年告訴他有人跟蹤他的時候卻置若罔聞?
兩點思考:
1,如果公器被誤用,監督機制無法作為的時候,怎么辦?
2,惡法是不是法?或者應該看惡的是具體條款還是立法原則?
三點啟示:
1,學藝要博也要精。學好生物,可以一刀奪一命。
2,出于禮貌或是其他應該等別人先掛線。另外,最好用nokia帶攝象頭手機。
3,強壯很重要,必要時可以搶劫。瘦小很重要,必要時可以從管道逃生。

一線聲機:全程炸裂!翻拍的不如原版的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