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8-01 01:20
首映:2012-10-21(東京電影節)
年代:2012
時長:10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漢語方言
評分:7.8
觀看數:16529
來源網:三年影視
【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一流!Don’t expect praises
在清華文圖看的,本已是放到第二部準備走了。卻突然聽到熟悉的方言。竟然是我們運城話!
馬上百度了下,導演是在平陸拍的,運城市內靠近大山的一個縣。
全場觀眾不斷在發笑,我卻在內心不斷感嘆,他們的對白,真真就是我們小時候。我小時候就是那樣過來的,兒童的語言簡單,在言語間常常停頓若有思索。
我卻不覺得好笑,而是真切的感動,感動到原來自己的家鄉可以這樣被呈現出來,原來自己的童年也可以這樣被再現。
包括里面許多孩子家長的話語,非常真切,人們觀念的狹隘,問小孩子的問題常常就是“你爸是做啥的?”“你屋在哪兒?”“你在你班能排第幾?”之類的問題。尤其是父親打罵自己的兒子那段,把他板凳踢翻,他還在那肆意哭,連哭聲都是那么像,父親的打罵就更像了。運城人民比較常年在內陸視野狹隘,教育子女都是一樣一樣的。
只是深深感動于,原來也可以為家鄉做點什么,呈現出家鄉的面貌。為導演和家鄉致敬。
新年第一天,觀看大象點映場,楊謹的《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
黃河岸邊,山西煤礦,下沉式窯洞,聽不懂的晉城方言。圓白菜,砸魚,戲水,爭吵,和好。。。原來童年就是黃河邊的捉魚,就是互扔圓白菜的歡樂,就是奶奶重男輕女的疼愛,就是奶奶逼多吃零食的痛苦,就是對奶奶愛貓的嫉妒,就是看望遠方姐姐的幸福。童年還是一次次的爭吵,又是一次次的和好,是一次次的善意欺騙,又是一次次的理解原諒。是由一個個的故事組成的你我,那么質樸,那么單純,無關乎成績名次是第一還是最后
《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
本片還有個洋名Don' t Expect Praises,乍一看,還以為引進片,可惜,是國產兒童片!哈哈!
其最初吸引觀眾的,更多的不是片子本身,而是來自于對這樣一個拗口片名的好奇心,可在這個復雜的名字之下,包裹著的卻是一個無比簡單的故事。
對于許多導演來說,他們自身的童年故事所具備的奇趣性與特殊性,以及濃烈的個人標簽與故鄉情懷相對于其它電影題材是較容易發揮的,至于電影本身能否更加出彩,關鍵是依賴一個導演的能力。當導演楊瑾在面對自己的童年,面對自己的電影時,選擇以“簡單”為突破口,以一段“友誼”為依托,將著力點放在故事敘述本身,他不刻意追求繁雜的電影結構與敘事手法,將簡單化作影片樸實清新的風格,即使全片因其低預算有制作粗糙之感,卻仍見真誠,這種真誠就恰恰源于影片由里至外的簡單。
片中小主人公楊晉可以看作為導演楊瑾的諧音。
該片原名是《夏天的日記》,俗氣,但更貼切電影里楊晉與王小波的那段童年往事,最后改名的原因是楊瑾導演想向自己的恩師崔子恩致敬,故從崔子恩的一篇同名小說里取名。
【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一流!Don’t expect praise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