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3 18:03
首映:2012-03-23(中國大陸) / 2013-11-09(日本)
年代:2012
時長:10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日語
評分:6.4
觀看數:96146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初到東京”真實的愛情片 依依拾夢痕,歷歷復棋局
這部電影請到了日本國寶級女演員倍賞千惠子參與演出,與中國男演員秦昊上了一出異國圍棋青年在自己的影響下逐步成長的溫馨暖情故事。
影片由中國導演蔣欽民執導,但秉承了日式電影典型的清新溫情的調性。全片基調如細泉緩緩流淌,從男主吉流(秦昊飾)一開始面對找工作時的窘迫、戲劇性的偶遇婆婆(倍賞千惠子飾)、與婆婆孫子的結識,到孫子遭受的厄運、吉流在事業的起步階段的蹣跚掙扎和感情世界的暗流涌動中負重前行,這一切都用了很平實的鏡頭語言來展現,沒有一個突然的鏡頭。
它們自然而愜意的發生著
百老匯電影中心首映式,導演兼編劇跟部分演員都到了場,。很遺憾的聽不到有價值的交流,只有花邊新聞記者和托兒拿到麥克風,問了些關于“某女演員渾身上下有沒有一個地方不美?”以及“某女演員是多么文藝的一名才女”之類的問題。滿懷期待的我的最終感受是——對不起。
各種的對不起。
首先,這部電影跟圍棋無關。請圍棋愛好者止步。
導演兼編劇、男主角不懂圍棋沒關系,但如果角色被設定為追求一個圍棋人生的棋手,那么圍棋必然會在人物身上烙下痕跡——半點兒也沒有。本片的圍棋指導孔令文先生一定感到很委屈。只有當觀眾提出關于圍棋的問題時,被晾在一邊兒的他才被拖出來當擋箭牌,并且介紹詞只有一句——聶衛平的兒子。甚至沒有提及他是日本棋院的職業棋手和段位。他同圍棋一起變成了導演的裝飾品,像一個LV包,換成PRADA也行。如果把劇中圍棋的部分換成籃球,請姚明來作指導,對全劇的影響也不會很大。不過孔令文本人也被激進的觀眾指責為為金錢出賣自己,也出賣了圍棋。
其次,劇本邏輯差,漏洞百出(其實是首要,只是作者太激動了)。
電影節奏混亂
很淡,很淡,其實剛看完我也不知道導演是個什么風格。只是覺得翔一莫名其妙就死了,他為什么死的,很奇怪,就只是為了倔強嗎?只是因為青春的叛逆,說不下棋就不下棋了嗎?因為青春的叛逆,不和奶奶親近,那可是經歷了喪夫、喪子之痛一手把自己拉扯大的奶奶啊!如果是想仿邊城,卻沒有將翠翠和爺爺那種祖孫之情傳承出來。青春的叛逆不能凌駕一切之上,就像翠翠的懵懂少女的迷茫也帶來了一曲挽歌。而翠翠的悲劇是讓人感到憐惜的,甚至有點美吧,而翔一的悲劇卻讓我感到少年的沖動和不負責任,這種倔強毫無價值!
一部大半是日語對白的合拍片,一部安安靜靜的《初到東京》,一部開始有點慢騰,后面漸入佳境的文藝片,沒有熱鬧膚淺的商業元素,沒有奪人眼球的全明星陣容,沒有聲勢浩大的昂貴宣傳,有的是青年人勵志、內地打工仔艱辛、失足青年慘死,與及一個受人敬仰的寂寞高手。還是優美抒情的配樂,還是娓娓道來的敘述,還是婉轉細膩的情懷,劇情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盡管蔣欽民導演的《戀愛前規則》讓我曾很失望,盡管他的新作《初到東京》也并未超越兩部反戰佳作(《純愛》《葵花劫》),盡管這是一部小眾文藝片,但這部電影讓我瞧得出編導們的各種心血,攝影、美工、配音都精益求精,與及倍賞千惠子的老辣演技。
電影《初到東京》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倍賞千惠子和張均甯兩位女演員。倍賞千惠子是日本老牌明星了,以前在山田洋次的作品中經常看到她的身影,如《幸福的黃手帕》、《遠山的呼喚》、《家族》等。當然最經典的要數《寅次郎的故事》。在這個日本拍攝最多、也可稱為世界之最的系列電影中,倍賞千惠子扮演了男主角寅次郎的妹妹阿櫻。她身上集中了亞洲女性的各種傳統美德,善良、勤勞、質樸、堅韌,“櫻花”這個名字就足可見導演對她的厚愛和寄托了。
這部《初到東京》里,她演繹了一位隱匿在塵世中的老太太,不起眼的外表下原來是一個圍棋高手。倍賞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從容,盡管一副山村農婦的打扮,還是掩飾不住圍棋世家的高貴氣質。銀幕上她的臉最具有說服力,她最大的魅力就是親近感,和觀眾之間零距離,不論演什么都叫人信服,一如她在山田洋次庶民電影中的那些經典形象。
另一位女演員張均甯演技并無太大突破,人物形象模糊,但她的服裝打扮和嬌美外形很令人難忘。她走的是時下流行的“森女系”路線,“就像從森林中走出來的女孩”一樣,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五十嵐先生,這是您的信。”
這是接近結尾,很不起眼的一場戲,沒有任何特別,但我每次看都很被觸動。或許是因為那窄窄的山路,郵遞員淺色的小摩托,還有千惠子優雅的氣質。但我想可能更是因為那封信傳遞來的氣息,和希望。
拋開國家的關系,單就文化而言,日本的純粹和安靜,我很向往。
“初到東京”真實的愛情片 依依拾夢痕,歷歷復棋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