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15:30
首映:2012-05-23(戛納電影節) / 2012-07-04(法國)
年代:2012
時長:115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漢語普通
評分:8.0
觀看數:93740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神圣車行:辣雞電影還是辣雞觀眾
這是一個荒誕的電影,用一個英文單詞可以很恰當地形容它,那就是wierd(奇怪)。
影片開始,一個人從睡夢中醒來,在一面畫滿了樹木的墻上推開一扇門,來到了正在放映著影片的電影院,影院里的觀眾幾乎全在睡覺。在觀眾還一頭霧水的時候,我們的主人公奧斯卡出場了。
清晨,新的一天開始,奧斯卡上了車,了解接下來的扮演任務,然后穿上角色的衣服,化上角色的妝,拿上角色的道具,做好準備,到達目的地,開門,下車,開始表演,表演完畢之后上車,接著了解下一個扮演任務,再然后又開始為新的角色做準備……如此這般周而復始。直到深夜,奧斯卡才完成他這一天的最后一個表演任務。
這部電影已然荒誕,但結局才是最荒誕的。這里我就不劇透了,相信看到結局的時候你一定會張大你的嘴巴。
車門就是一個隔離帶,車門里,奧斯卡是自己,車門外,奧斯卡是“別人”。一天之中,他一直在表演,然而攝影機總是缺席。我們的“隔離帶”在哪里?我們是誰?我們又在扮演著誰?誰又是我們的觀眾?
影片里的幾首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Fernando Ganzo
譯者:Olafisaac
在欣賞了兩遍《神圣車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這種快感從何而來。我不認為它是懷舊的事物,亦或是“向電影致敬”,就像大家在戛納電影節說的那樣(“最純粹的電影”,以及所有此類頒發電影節獎項時會講到的表達方式)。我們知道,我們是電影的私生子。如果我們提起真正的影迷,我們無法把自己當作他們的兄弟,因為我們出生得太晚了,生在一個不屬于我們的世界里,我們也無法用同樣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都喜歡看到地上爸爸的內褲
對于這部電影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本文的標題為止了。這是一部你明知優秀但卻難以把握其優秀之處的怪電影。德尼拉旺飾演的“扮演者”在棺材一樣的加長轎車中進進出出,像輪回一般演繹著不同的人生片段,在影片中,這是一種職業,一種當代演員的職業。也許影片是想告訴我們,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優秀的人文傳統和意識形態正在漸漸被荒唐病態的規則事物所取代,這點在電影中出現的廢棄購物大樓和攝影藝術家瘋癲的藝術取向以及開頭結尾閃回的默片片段等情節上皆有所揭示,德尼拉旺過去女友的死更是將當今世界的那種命運無常飄忽不定的迷離感發揮到了極致,到這兒,我以為我看懂了這部電影,但是當尾聲德尼拉旺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卻和自己的猩猩妻兒相聚時我徹底不知所措了,德尼拉旺飾演的角色到底是何種的存在,或者說其究竟是代表了一個病態的個體還是代表了一個扭曲的時空,這點無法詳知,只能從電影那現代派味道濃厚的原聲中窺知一二,也許影片是想告訴我們人類世界自身的存在就是荒誕而沒有意義的吧。電影最后
導演沒有玩太多特技,或者花式鏡頭,單憑故事撐起了整部電影。
這是對未來的展望:攝像機越來越小,直至到彼時的消失不見。為什么?車子們說因為人們討厭機械。他們也害怕自己被拋棄的那一天。想想也是件好事?變得更加自然,接近人的柔軟,回歸自然。似乎可以拋棄攝像頭的一些弊端。
攝像機越小似乎也包含了電影娛樂工業對人類生活的全面入侵的隱喻。例如開頭僵尸般無情感可怖的電影院里的觀眾。
而沒有了攝像機的拍電影,像是隨時隨地在發生,真假難辨。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但這次我們還擁有了演員戲外的視角。跑任務變得沒有什么感情,卻應該是非常耗費感情。
“我們這周有在山上或者森林的任務么?”
“我想念森林了。”
坐在神圣車里,窗外呼嘯而過巴黎。他抬頭盯著車里小視頻的巴黎。變綠變紅扭曲變形。顏色的運用加強了現代城市給演員的陌生感和他自己本身的異化感。
每一個任務似乎都揭示了點什么拍電影的真相,如果你愿意就可以讀出些諷刺和悲哀。比如那段差點騙過觀眾的車中父親角色。在病床上愛得死去活來然后臨走時才問了名字的叔父角色
難得一見的神片。令人震撼的大反轉。
集詭異、夢幻、荒誕、隱喻、黑色幽默等要素于一身,令人回味無窮。
表層上看這是一部講電影的電影,內核卻是一則人生的寓言。最簡單的解讀就是,人生如戲,所謂人生就是扮演各種角色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虛無,毫無意義,甚至都不像電影那樣被拍攝被記錄,只是一個虛擬世界,就像電腦上的游戲世界一樣。但你必須扮演下去,因為這就是你的人生,別無選擇。全片充滿了濃重的宿命氣味。
最絕妙也是最耐人尋味的是:這部電影隱藏著一個令人震撼的大反轉
回顧世界電影史,巴贊曾經對電影本體進行的討論被如今好萊塢的技術主義美學所取代,電影真實美學的發展從一開始無聲時代的影像運動姿態(完型心理學的引入)跨越式的進入到了跨媒介傳播的時代。影像不再獨屬于電影院,它擁有了更廣闊的視域空間。
卡拉克斯想表達的是,如今絕大部分觀眾沒有經過之前巴黎電影俱樂部的觀影素質培養(彼時的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與運動存在)
神圣車行:辣雞電影還是辣雞觀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