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1 22:41
首映:2013-05-17(戛納電影節/法國) / 2014-01-13(土耳其)
年代:2013
時長:130分鐘
語言:法語,波斯語
評分:7.3
觀看數:71395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神仙必看!《過往(Le Passé)》:改嫁風波
在朋友推薦下晚上終于在電影中心看了《伊朗式離婚》。看這部電影的感覺如同觀看《愛在午夜降臨前》的感覺一樣,一開始都以為是家長里短的比較煩悶的電影;不過慢慢的情節展開之后人物之間的關系和圍繞的問題卻抓住了內心,一些瑣事也能表現得如此之好,演員的表演不止是在演而是讓你感覺他是在展現自己,更能讓你在他們的演繹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的感覺,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出現在眼前,或者自己在遇到片中角色的疑問的時候,自己會想該如何解決。能把觀眾吸引至此,不得不佩服導演和演員的能力。如同《香港仔》電影用的也是家長里短的故事,卻演繹著整個香港的故事,用細微的生活表現著平民生活的點點滴滴。當然《伊朗式離婚》比《香港仔》在電影的表現上高出了幾個檔次,《伊朗式離婚》能獲得金球獎,同一個導演的前一部《伊朗式分局》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無不看出導演的能力。電影的魅力不在于用什么樣的場景去還是技術,或許各有口味,就如同在香港一家叫“四季煲仔飯”的餐廳,裝修得很一般,或者說沒有裝修
異族通婚是伴侶雙方要尊重及體諒兩地文化差異, 不是情到濃時的視而不見, 知而難忍, 夫婦衝不過這個關口鐵定是離婚。
Ahmad應妻子要求, 從伊朗首都德黑蘭啟程法國辦理離婚, 他是好人, 他本來可以原地辦妥, 因為一句好聚好散, 男人要在法官宣判Ahmad與Marie從四年的分居狀態至夫妻名份終止前再見女兒一面。 Ahmad不怨不給他找旅店的分居妻子, 冷雨溼了他一身, 他一抵達舊居, 隨即與初次見面的男孩打招呼, 孩子冷冷淡淡的, 男人的大愛稍為暖和了濕漉漉的身體, 他包容了不相識的搗蛋男孩, 從男孩起初不願意與落腮鬍握手, 後來還是感到了他的熱情握了
過去的會過去,但不會消失,它就在那里。
“初戀、舊愛、新歡,第幾個才是你的伴。”
女主在前夫和男友之間不斷糾結,男友在女主和前妻之間猶豫徘徊。
其實,父母的再婚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不能正確引導,是會有后遺癥的。父母總認為,孩子的想法嘛,沒那么重要,其實不然,孩子或許不懂很多東西,但他們一定知道他們是否被重視了。
從小,我就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家里大事小事,媽媽都會征求我的意見,哪怕我只是個孩子,可能我對很多事沒有概念,但至少我知道了
這是年度觀影最復雜的片子了。
伊朗丈夫的離開,我的揣摩是,對于故鄉與文化土壤的歸根情緒(從咖啡館老板與他的波斯語對話中可以看出),而妻子終究沒有讓他解釋,因為,無濟于事,這是人血液里的東西,改變不了。
而他們倆的關系,分開不是因為沒有愛情或者第三者,從他與孩子們的關系來看,這段婚姻是值得認可的。而且他去年沒有來簽離婚文件,或許是有隱情的(不希望結束);而她的“出軌”,或許正如情人(洗衣店主)說的,因為“彌補婚姻不幸”,兩家店(與藥房)離得很近,日久往往生情
伊朗名導阿斯哈·法拉蒂執導的《過往》(2013),出演女主角瑪爾的貝熱尼斯·貝喬,榮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這部130分鐘絮叨的電影,從頭至尾只是想交待一個女人緣何自殺的真相。這也忒費力氣了。
按中國好劇本的標準,顯然這種雜蕪毫無頭緒的混亂故事架構,看不到三頁就會被斃掉。但法國人就好這一口。法國低成本電影或者說文藝片,總是步侯麥后塵,不啰嗦致死誓不甘休。
只是觀影人從紛雜中仍能品出慢生活味。這種漸入的溫暖人心,總是潤物細無聲。這伊法兩國的混搭風,還是有點兒怪怪之感
神仙必看!《過往(Le Passé)》:改嫁風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