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09 01:20
首映:2006-07-13(韓國)
年代:2006
時長:147分鐘
語言:日語,韓語
評分:6.2
觀看數:57913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真實的政治:《韓半島》
電影的故事是發生在將來的。 影片圍繞日趨敏感的“半島問題”展開想象,“政治”卻并不“沉重”。影片中假想南北統一在即,而作為以往的警戒線上的鐵路也將要開通,儀式正在積極籌措中。此時,一向與美國有同一愛好的日本,卻拿出了1907與當時的大韓帝國簽署的一份條約,并想憑借這個條約來阻止鐵路開通儀式。為了加強影響力,甚至威脅要將所有對韓的資金和技術撤出。
在這個緊張時刻,韓國的史學家崔民在博士(趙宰賢飾)居然提出驚天之論——條約上使用的國印是假的!但是怎么證明呢?只有找出真的國印,進而推翻日本方面的證據。
韓國總統(安圣基飾)相信并支持史學家的論斷,并籌建尋找國印真相委員會,將最后的籌碼壓在了“國印真相”上。
而以韓國總理(文成根飾)為首的“反對派”則認為國印真假其實并不能改變目前局勢,現在應注重國家安全和與日本的關系,而阻止挖掘國印的任務落在了國家情報局秘書官李尚鉉(車仁表飾)的肩上,密令如果國印真的存在也要讓它永遠消失,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崔民在為國民犧牲。
雖然韓片看得我都快暈到吐了,但直覺告訴我這部很出眾,結果3個小時終于沒有白費,至少比《暴力城市》好看多了。
表面上這是一部商業娛樂片,模仿美國好萊塢方式,拿政治、政客們開涮,討取觀眾的賞識,但如果仔細想想影片所講述的故事,你會發現,不管是《韓半島》也好,他模仿的好萊塢模式也好,其實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教育方式。
在《韓半島》中,表面上是在拿虛構的一個當代韓國總統,講述他抵抗日本霸權的故事,同時還對照著100年前大韓帝國皇帝的不幸遭遇,只是這個當代韓國總統運氣比較好,不僅有一個執拗的史學家幫忙,日本還挺通情達理,于是我們有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在大家齊聲喝彩的時候,連“內賊”都沒事得以“善終”。其實,片子前面的部分都是娛樂用的,只有最后2分鐘才真正精彩,也就是總理辭職時所說的那番話:“我只不過是成千上萬個持這種觀點人中的一個罷了,將來還會出現第二個或第三個我,他們會接替我的位置來告訴你你所犯的錯誤。。。”。
片中為何把國璽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實那不僅僅是一塊純金或者是皇帝的公章
很少看韓國的片子,剛剛看完這個,感覺還不錯。
演員的表演是我腦中一直存在的韓式的表情;電影的場景大多比較昏暗,應該是為了配合政治的嚴肅性;愛國主意感情充斥電影的每一個鏡頭。
喜歡它是因為結尾。政見的不合不是因為“為公”和“徇私”,而是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角度不同。最后片斷里總統和總理的對話,改變了傳統“正”、“反”面的角色對立,有點意外,也更人性化。
新出產的韓國電影《韓半島》圍繞真假玉璽展開情節缺乏歷史依據,國璽當兒戲,身后當生前。決定一百年前一紙條約無效的,不是上面加蓋的玉璽的真偽,而是中、朝及亞洲各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廟號是死后才有的稱號,怎可在本人生前所頒文書中作落款自署?
在韓日近代關系歷史研究中,作為同是受害者中國的歷史學者,我一向是站在正義、受侵害的韓國一方的。正因為如此,新上映的韓國古今劇電影《韓半島》,讓我深感失望。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本在亞洲戰敗,近代日本軍國主義強加給中、韓(朝)等亞洲各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包括侵占的領土、掠奪的利益,完全失效,韓國(朝鮮)從日本占領下恢復主權、獨立,臺灣從日本占領下交還中國,這是國際公約確定的事情,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現代國際政治大事,是不以當今韓、臺“親日”或“反日”的政治人物、學者的個人意愿為改變的歷史事實。
正大光明 君無戲言
韓國新片《韓半島》巧妙地穿插韓國現實與朝鮮王朝近代歷史,虛構京(漢城,首爾)義(義州
真實的政治:《韓半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9417.html